GeoWHY 人生苦短,爱生活,爱唧哦歪

2010-07-07

By Hedgehog's Parchment

夏之二

Canada day

树枝孤鸟

Waterloo Park

好销魂的发型

Waterloo Park

竟然有两只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day

再看就把你吃掉

Canada day 2010

烤起来听说很好吃


2010-07-07

By 半亩方塘

一个人的南非世界杯|第二十二天

新一代荷兰队,所向披靡,斯内德+鲁本=胜利!

7月7日

斯内德已成长为新一代荷兰的中场发动机,而鲁本早就成为荷兰队侧翼的引擎。两架小跑车轰隆隆的发动起来时,一切防守的大旗在他们面前都被撞得支离破碎。

我依旧不是太喜欢荷兰队,但不得不佩服26场不败的战绩。荷兰人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他们锋利的长矛终于又一次可以朝着对手刺去。这支荷兰队依旧是功利的,效率的,但这不能阻碍他们攻城拔寨,屡获胜利。

今早场面上,我觉得荷兰乌拉圭都五五开。GIO(范布隆克霍斯特)那一脚惊世骇俗的远射纯属神来之笔,连上帝都站在荷兰这一边。第二个球是越位,这已经无需在讨论了,大佬布拉特操纵了裁判,裁判操纵了比赛。一切都朝着那个足球大佬心目中的目标前进。我虽然不是阴谋论者,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误判,已经不是用人之常情可以轻易推搪得了的了。

鲁本进的第三个球很漂亮,这才是真正进攻时应该打出来的球。荷兰人抓住了机会,进球了,一切显得那么水到渠成。或许几十年的等待终于走到了尽头,连那些荷兰国内著名的足球名宿如古利特等人的批评之词也无法阻挡荷兰队的决心。

乌拉圭不是没有机会,只可惜荷兰3分钟内的两个进球太突然且打击士气,无论是谁都有可能在那种情况下慌神。送走了弗兰,就送走了最后一支南美球队。那既然这样的话,我倒是很喜欢西班牙啃掉德国,两支从未染指世界杯冠军的球队来创造历史。

德国现在像一架精密制造的机器,西班牙则是一群不是特别在状态的巫师。到底谁会胜,我猜不到,只希望这场比赛好看点,今年至今无好局啊。


2010-07-07

By 半亩方塘

一个人的南非世界杯|第二十二天

新一代荷兰队,所向披靡,斯内德+鲁本=胜利!

7月7日

斯内德已成长为新一代荷兰的中场发动机,而鲁本早就成为荷兰队侧翼的引擎。两架小跑车轰隆隆的发动起来时,一切防守的大旗在他们面前都被撞得支离破碎。

我依旧不是太喜欢荷兰队,但不得不佩服26场不败的战绩。荷兰人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他们锋利的长矛终于又一次可以朝着对手刺去。这支荷兰队依旧是功利的,效率的,但这不能阻碍他们攻城拔寨,屡获胜利。

今早场面上,我觉得荷兰乌拉圭都五五开。GIO(范布隆克霍斯特)那一脚惊世骇俗的远射纯属神来之笔,连上帝都站在荷兰这一边。第二个球是越位,这已经无需在讨论了,大佬布拉特操纵了裁判,裁判操纵了比赛。一切都朝着那个足球大佬心目中的目标前进。我虽然不是阴谋论者,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误判,已经不是用人之常情可以轻易推搪得了的了。

鲁本进的第三个球很漂亮,这才是真正进攻时应该打出来的球。荷兰人抓住了机会,进球了,一切显得那么水到渠成。或许几十年的等待终于走到了尽头,连那些荷兰国内著名的足球名宿如古利特等人的批评之词也无法阻挡荷兰队的决心。

乌拉圭不是没有机会,只可惜荷兰3分钟内的两个进球太突然且打击士气,无论是谁都有可能在那种情况下慌神。送走了弗兰,就送走了最后一支南美球队。那既然这样的话,我倒是很喜欢西班牙啃掉德国,两支从未染指世界杯冠军的球队来创造历史。

德国现在像一架精密制造的机器,西班牙则是一群不是特别在状态的巫师。到底谁会胜,我猜不到,只希望这场比赛好看点,今年至今无好局啊。

标签:,

相关日志


2010-07-06

By 半亩方塘

《看图识字》| 胡兰成是个文艺青年

陆灏《看图识字》

最近晚上在读陆公子的《看图识字》,每天晚上拿着这本书回住所,每天晚上假装自己要读上几页,可惜最后都把靠在枕头上的时间贡献给了手机里的玄幻小说。

好吧,我其实是想说我是个俗人,烂俗烂俗的那种。《看图识字》的装帧很不错,我对于硬皮书有种别样的偏爱。总觉得相较于软皮,它们更硬朗,更严肃,也更会让我充大头鸟。每当看到电视剧(比如设计美国高校的美剧)里学生穿着针织毛线衫,意气风发的抱着几本大部头硬皮书从校园里穿行,那种高潮和快感真不亚于瞧见比利亚在80多分钟打入制胜一球。

扯远了。沪上陆公子的这本书,我早有耳闻。陆公子人潇洒,字飘逸,偏偏选择做他人嫁衣,这是让我辈琢磨不透的一件事儿。小书第一篇是讲钱钟书先生,讲到陆公子和钱先生的两次见面,几番鸿雁,以及许久的仰慕之情。钱先生的学识和为人是值得尊敬的。惭愧钱先生的书,我却读得不多,迄今只读过《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槐聚诗存》寥寥几部。

第二篇有意思,讲的是“风中人物·张嘉仪”。这个风中,我有点不怀好意的揣测,是否陆公子对张嘉仪或者是胡兰成(张嘉仪为胡兰成化名)的人品持保留意见呢,毕竟风中人物或许可以理解为风云中或风谈中的人物。

两个时期的胡兰成,没见出特帅啊,莫非文艺女青年都爱这个范儿?

我一直搞不明白,那个文艺女青年张爱玲为啥要喜欢这么个男人。还非要整出些“看到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或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之类的酸酸的范儿。以至于到后来为了他的沾花惹草、朝秦暮楚而不断退缩到角落里,真是要低得开出花儿来了。

文艺女青年真纠结,文艺女青年的爱更纠结。

有段时间特迷安妮宝贝,我一直以为写那些文字的人肯定是个巨有范儿、巨特别、巨美丽的女人。从头到尾把安妮宝贝的书扫了一遍,一本都不放过,一开始读得津津有味儿,迷恋蓝布花裙、迷恋如海藻般烦乱的头发,迷恋安妮宝贝那些断句和用词。读到后来,发现有点不对劲儿,虽然没有四娘成天没事儿就仰着45度角望着天空,但安妮宝贝书里的什么良生、莲安、恩和、盈年(有一阵我很迷这种名字,觉得自己气质非凡,才华出众,怎么在这么个工科学校里就没人发现,那些美女们怎么就没被我身上的才情和帅气的外表迷住,进而到哪儿都喜欢用盈年这个名字,后来我才琢磨明白,我不该叫盈年,还是淫念比较适合我)也怎么都没事儿成天疼啊痛啊悲伤啊郁闷啊之类的。

过了段时间,我逐渐发现我还是老老实实的读书写论文更靠谱,至于安妮宝贝的那些宝贝,已经不再适合我了。海藻般的头发要么是好多天没洗脏的,要么就是宋思明那个海藻的头发,真的跟你没啥关系。书里的故事和写书的人,并不等同,就像钱钟书先生所说,既然喜欢那只蛋,何必要知道下蛋的鸡呢。我早先就是习惯于把书里的人物和作者联系到一起,觉得文如其人,其实有时候,文并不一定如其人。就像汪精卫的《双照楼诗词稿》写得妙,但汪某人最后还是成了卖国贼。

胡兰成是有才的,不然如张爱玲同学这样的自视甚高的文艺女青年是不可能看得上,至于迷到如斯境地。但才和德原本就该割裂开看,才高而德差的人,有得是,爱玲同学最后落到如此境地,也算是遇人不淑,所托非人了,况且中国历史上,才情夺目者多风流不羁,这古上传下来的毛病,到了胡兰成这儿,也没改得了。

作为读过张爱玲大部分书的男人,我深为爱玲同学感到惋惜,不过后来想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许正巧胡兰成这种生性风流的文艺青年对张爱玲这种文艺女青年的味口,至于其他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所谓心里明白而已。《看图识字》里第二篇提到“风中人物·张嘉仪”,我觉得可不是在夸胡兰成,而是对他的一些说法和作为表示存疑。胡兰成经常在书里和对他人讲时是两种不同的经历,让人辨不清真假,也难免爱玲同学着了他的道儿。书里讲:

胡兰成对夏承焘说他“肄业北京大学”,自有伪造学历之嫌。据胡兰成《今生今世》里说:“是年我二十一岁,九月里到北京,进燕大副校长室抄写文书,每日二小时,余外就偶或去旁听……我在燕大一年,算不得正式学生,所以后来做事既无学历,亦无同学援引,且至今学无师承。”

胡兰成大概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又免不了有落魄书生仍自视甚高的臭毛病,以至于抗战胜利,逃往浙江温州时,不免要借编谎话让别人高看一眼。有时候编谎话讲身世,有时候编谎话讲经历,都是为了博取别人的另眼相待,又或是为了联络感情、搭建人脉,感情上值得同情,但事实上却不改如此。胡兰成避地温州,改姓名为张嘉仪。他第一次见刘景晨,刘问他府上哪里

“我冒张爱玲的家世,答丰润。刘先生说丰润清末有张佩纶,我答是先祖,他道:’这是家学有传了。’”(《今生今世》,页457)

夏承焘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有云:

画荷一张,再曾嘉仪。嘉仪悼其聘室黄女士死于法国飞机,嘱写此纪念,以黄女士平生最爱此花。为题放翁句云:若叫具眼高人见,雨折霜摧或更奇。

胡兰成“聘室”中并没有“黄女士”,也未曾听说有“死于法国飞机”者,这大概又是他杜撰身世吧。

后又提到胡兰成和梁漱溟有书信往来,这是真的,但他自己说梁漱溟被毛泽东邀请参加政府组建,梁漱溟向毛表明“不愿参加人民政府,惟愿以朋友的地位进言”,还把胡的信给毛看了,并且胡兰成说梁漱溟向毛推荐自己为开办的文化比较研究机关任副所长。陆公子在书里对此事的时间顺序存疑,书里有讲,我就不赘述了。

由此看来,小胡同志本质上好虚荣爱面子,有点风流多情,见一个爱一个,又有才华及一颗真诚的心,和爱玲同学处对象时应该是一心一意的,但只能保证在那段时间内一心一意,过后即淡。爱玲同学偏偏是个死心眼,心想我这样的女人,若爱一次,必全情投入,轰轰烈烈,把自己全部交给那个人,至死不渝。这真是干柴遇到了火柴,点着了一头,却燃不尽全部。


2010-07-06

By 半亩方塘

《看图识字》| 胡兰成是个文艺青年

陆灏《看图识字》

最近晚上在读陆公子的《看图识字》,每天晚上拿着这本书回住所,每天晚上假装自己要读上几页,可惜最后都把靠在枕头上的时间贡献给了手机里的玄幻小说。

好吧,我其实是想说我是个俗人,烂俗烂俗的那种。《看图识字》的装帧很不错,我对于硬皮书有种别样的偏爱。总觉得相较于软皮,它们更硬朗,更严肃,也更会让我充大头鸟。每当看到电视剧(比如设计美国高校的美剧)里学生穿着针织毛线衫,意气风发的抱着几本大部头硬皮书从校园里穿行,那种高潮和快感真不亚于瞧见比利亚在80多分钟打入制胜一球。

扯远了。沪上陆公子的这本书,我早有耳闻。陆公子人潇洒,字飘逸,偏偏选择做他人嫁衣,这是让我辈琢磨不透的一件事儿。小书第一篇是讲钱钟书先生,讲到陆公子和钱先生的两次见面,几番鸿雁,以及许久的仰慕之情。钱先生的学识和为人是值得尊敬的。惭愧钱先生的书,我却读得不多,迄今只读过《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槐聚诗存》寥寥几部。

第二篇有意思,讲的是“风中人物·张嘉仪”。这个风中,我有点不怀好意的揣测,是否陆公子对张嘉仪或者是胡兰成(张嘉仪为胡兰成化名)的人品持保留意见呢,毕竟风中人物或许可以理解为风云中或风谈中的人物。

两个时期的胡兰成,没见出特帅啊,莫非文艺女青年都爱这个范儿?

我一直搞不明白,那个文艺女青年张爱玲为啥要喜欢这么个男人。还非要整出些“看到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或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之类的酸酸的范儿。以至于到后来为了他的沾花惹草、朝秦暮楚而不断退缩到角落里,真是要低得开出花儿来了。

文艺女青年真纠结,文艺女青年的爱更纠结。

有段时间特迷安妮宝贝,我一直以为写那些文字的人肯定是个巨有范儿、巨特别、巨美丽的女人。从头到尾把安妮宝贝的书扫了一遍,一本都不放过,一开始读得津津有味儿,迷恋蓝布花裙、迷恋如海藻般烦乱的头发,迷恋安妮宝贝那些断句和用词。读到后来,发现有点不对劲儿,虽然没有四娘成天没事儿就仰着45度角望着天空,但安妮宝贝书里的什么良生、莲安、恩和、盈年(有一阵我很迷这种名字,觉得自己气质非凡,才华出众,怎么在这么个工科学校里就没人发现,那些美女们怎么就没被我身上的才情和帅气的外表迷住,进而到哪儿都喜欢用盈年这个名字,后来我才琢磨明白,我不该叫盈年,还是淫念比较适合我)也怎么都没事儿成天疼啊痛啊悲伤啊郁闷啊之类的。

过了段时间,我逐渐发现我还是老老实实的读书写论文更靠谱,至于安妮宝贝的那些宝贝,已经不再适合我了。海藻般的头发要么是好多天没洗脏的,要么就是宋思明那个海藻的头发,真的跟你没啥关系。书里的故事和写书的人,并不等同,就像钱钟书先生所说,既然喜欢那只蛋,何必要知道下蛋的鸡呢。我早先就是习惯于把书里的人物和作者联系到一起,觉得文如其人,其实有时候,文并不一定如其人。就像汪精卫的《双照楼诗词稿》写得妙,但汪某人最后还是成了卖国贼。

胡兰成是有才的,不然如张爱玲同学这样的自视甚高的文艺女青年是不可能看得上,至于迷到如斯境地。但才和德原本就该割裂开看,才高而德差的人,有得是,爱玲同学最后落到如此境地,也算是遇人不淑,所托非人了,况且中国历史上,才情夺目者多风流不羁,这古上传下来的毛病,到了胡兰成这儿,也没改得了。

作为读过张爱玲大部分书的男人,我深为爱玲同学感到惋惜,不过后来想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许正巧胡兰成这种生性风流的文艺青年对张爱玲这种文艺女青年的味口,至于其他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所谓心里明白而已。《看图识字》里第二篇提到“风中人物·张嘉仪”,我觉得可不是在夸胡兰成,而是对他的一些说法和作为表示存疑。胡兰成经常在书里和对他人讲时是两种不同的经历,让人辨不清真假,也难免爱玲同学着了他的道儿。书里讲:

胡兰成对夏承焘说他“肄业北京大学”,自有伪造学历之嫌。据胡兰成《今生今世》里说:“是年我二十一岁,九月里到北京,进燕大副校长室抄写文书,每日二小时,余外就偶或去旁听……我在燕大一年,算不得正式学生,所以后来做事既无学历,亦无同学援引,且至今学无师承。”

胡兰成大概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又免不了有落魄书生仍自视甚高的臭毛病,以至于抗战胜利,逃往浙江温州时,不免要借编谎话让别人高看一眼。有时候编谎话讲身世,有时候编谎话讲经历,都是为了博取别人的另眼相待,又或是为了联络感情、搭建人脉,感情上值得同情,但事实上却不改如此。胡兰成避地温州,改姓名为张嘉仪。他第一次见刘景晨,刘问他府上哪里

“我冒张爱玲的家世,答丰润。刘先生说丰润清末有张佩纶,我答是先祖,他道:’这是家学有传了。’”(《今生今世》,页457)

夏承焘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有云:

画荷一张,再曾嘉仪。嘉仪悼其聘室黄女士死于法国飞机,嘱写此纪念,以黄女士平生最爱此花。为题放翁句云:若叫具眼高人见,雨折霜摧或更奇。

胡兰成“聘室”中并没有“黄女士”,也未曾听说有“死于法国飞机”者,这大概又是他杜撰身世吧。

后又提到胡兰成和梁漱溟有书信往来,这是真的,但他自己说梁漱溟被毛泽东邀请参加政府组建,梁漱溟向毛表明“不愿参加人民政府,惟愿以朋友的地位进言”,还把胡的信给毛看了,并且胡兰成说梁漱溟向毛推荐自己为开办的文化比较研究机关任副所长。陆公子在书里对此事的时间顺序存疑,书里有讲,我就不赘述了。

由此看来,小胡同志本质上好虚荣爱面子,有点风流多情,见一个爱一个,又有才华及一颗真诚的心,和爱玲同学处对象时应该是一心一意的,但只能保证在那段时间内一心一意,过后即淡。爱玲同学偏偏是个死心眼,心想我这样的女人,若爱一次,必全情投入,轰轰烈烈,把自己全部交给那个人,至死不渝。这真是干柴遇到了火柴,点着了一头,却燃不尽全部。

标签:,

相关日志


← Before Af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