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WHY 人生苦短,爱生活,爱唧哦歪

2010-05-26

By FANCIES 一筐烂桃

香港生活026:水果狂人的香港笔记(上篇)(本文无水果照仅为深圳留印)(意外从电脑里发现几张水果照)

  有事,所以周末到深圳,发现人真的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不久前还在讨伐香港浪费资源的冷气开放方式,转眼发现自己开始抱怨内地公共场所冷气不足不够舒适了。昨晚去嘉里中心下面的沃尔玛,发现水果种类真不少,国产的有,进口的也有,尤其当看到那些粉白的水蜜桃,真是感觉好亲切好思念,随即想到不妨写写此段时间对香港水果市场的观察。把空调开到除湿,酒店房间里的下午就很舒服,一边写,一边上网,一边吃从香港带过来的白蜡荔枝,突然在网页上看到一条信息“中国海关不容许带任何生果入内地”,差点把荔枝核咽下去,原来一不小心又丢人的带了违例品入关。

可以带香港水果通关么?
  每次从罗湖和深圳湾口岸过关,管得不严时只查大件行李,这回我们包里就几件衣服和他的臭球鞋,不仅没过机就直接走过来了,还高兴地观摩了一会身边美女被抽查。海关显然心情不错,一边从包里掏出日本奶粉一边慢条斯理的说“带这么多干嘛呀……”,那语气不像检查倒像调情,所以我的荔枝和香蕉得以在他眼皮底下逃脱没收厄运。香港水果不能带入内地主要是怕未经检疫的动植物会为国内农畜带来病害,但是据说大陆的水果却是可以带到香港去的,虽然没试过,但猜想罗湖大包小包的人多少有几个带点实惠的内地水果返屋企的吧。既然因为海关的限制,不能将香港水果带回内地,所以如果有同学要来香港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带把水果刀,在外面玩累了不妨多买点水果吃,不过上飞机前千万要把水果刀托运啊……
香港水果

探寻香港水果的来源
  香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城市,农用地少,所以原产水果蔬菜很少,大部分靠进口,内地,台湾和东南亚是香港进口水果的主要来源,当然也有很多日本,欧洲,美国进口的水果。随着大陆的开放,内地水果专柜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大部分进入中国的泰菲水果已经零关税了,现在在香港能吃到的进口水果在大城市的超市都能见到,倒是有些独特的内地水果,在香港又贵又不容易买到呢。但是毕竟香港地理位置的优势使热带水果价格相对便宜些,因此还是可以让成长在北方城市里的人小幸福一下的。
香港水果

香港水果的不同叫法
  以前很圡的以为“香蕉你个芭乐”里的芭乐是菠萝,其实是番石榴,也有很多人认为“凤梨”是香港叫法,其实台湾人才会把菠萝叫“凤梨”,那么香港把菠萝叫啥哩,后来发现,香港把菠萝就叫做菠萝……说到香港水果的名字,很大一部分和我们的叫法是完全一样的,当然也有一些由于翻译的缘故而和我们的叫法有区别,但还都不算太出格,譬如樱桃叫做车厘子cheery,草莓叫做士多啤梨strawberry,猕猴桃(或奇异果)叫做奇伟果kiwi,番荔枝叫做番枝。不光是个别水果的叫法,香港“水果”这个词其实也是被叫做“生果”的,人们喜欢吃生果,就连老年人的高龄津贴都叫做“生果金”。
香港水果

香港水果的另类卖法
  在内地我们买水果都是按“斤”买,超市里偶尔有按“公斤”卖的水果是很个别的现象,但是香港卖水果的方式可以用“混乱”来形容,基本不会用到“斤”这个单位(但在买鱼肉菜的时候会用到的哦),香港水果的卖法大约有三种,价格和卖法都会用大大的纸牌写好插在水果筐上,很省口舌。
  香港水果第一种卖法和我们差不多,不过单位不同,是按“磅”卖,一磅等于0.91斤,对于那些不太好计件的樱桃、香蕉、提子,都是这样卖的。当按磅计算时,也会有些优惠措施,比如有时龙眼1磅8元,2磅以上就15元,或者冰糖桔买3磅送0.5磅酱紫。
  香港水果的第二种卖法是按“个”卖。譬如标注大芒果12/个,金柚20/个,开始我很纳闷,这样不是会有很大的挑选余地么,比如黑美人西瓜16文一个,有硕大的黑美人,也有细长的小黑,人们肯定会挑比较大的买啊,于是我总是喜滋滋的买大的回家,但是有一次超市里所剩无几,只好买了小的,回去却发现,原来细长小黑美人的皮又薄又脆,肉质也更细,比起皮厚的大西瓜似乎还更胜一筹呢,所以还是蛮公平的啊。不过大多数时候,按个卖的水果价格会每天调整,同样的水果也会因个头大小而严格分类标注价格,所以按个头卖,还算是个不错的方法。
  第三种卖法,也是最具香港特色的卖法,便是按“份”卖。譬如说苹果、梨、猕猴桃、橙子、小芒果……总之,比较方便计数的中等大小的水果,都会标注10元4个,或11.8元3个这样卖。冬春时节香港一种中等大小的橙子很热销(非奇士橙),最便宜的时候有过10元8个甚至9、10个,后来就慢慢贵起来了,最后就消失了,只剩下10元3个或4个的新奇士橙。开始按件买水果有点不习惯,后来渐渐发现,相差不大的水果按件计,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于超市来说,效率都能提高不少,于是慢慢开始接受并享受了。
  由香港水果的卖法又联想到香港人(或广东人)的性格特性上来了,对于视金钱如命的香港人来说,时间是金钱,人工也是金钱,无论顾客还是卖家,大家都有利可图就行,赚钱多点少点不会太计较,事实证明,这些卖法比起我们在超市买水果经常要为称量排队,真的要方便不少呢。
香港水果

香港水果的价格如何?
  因为我们住的附近没有大的水果市场,所以感觉超市和小水果摊的价格相差不多,有时会各有些优惠。之前已经提到一些水果的价格,一般情况下,香港的进口水果比内地便宜些,而从内地进口的水果反而价格贵些。昨天在深圳我看到小盒的蓝莓是32元,但在香港最便宜的是5元/盒,还有盒装的草莓有时15元两盒,美国产的青苹果每盒4个12元左右,而富士苹果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最近樱桃上市,大约30多元一磅(还有很大的降价余地),而黑提红提18元左右一磅,香蕉一串6、7根的约6、7块钱,梨10元4、5个,火龙果啥的基本上10元3个,还有时更便宜,菠萝小的10元3个,大的Dole15元左右一个。太多太多了,之后想起来再说,另,以上说的都是HKD,请自行×0.8换算哈。
香港水果

  太长就分篇了,下篇将重点介绍冬春这半年在香港我俩很喜欢吃的水果,另外说一下,文中的链接不用点,进去还是本篇文章,加链接以及后面的相关内容均是为提高搜索排名的低级SEO用途,为耽误各位时间深表歉意。
深圳

相关日志:
·FANCIES ★布偶猫在钢琴上昏倒了★ ·FANCIES ★布偶猫在钢琴上昏倒了★ ·香港生活026:水果狂人的香港笔记(上篇)
·香港生活025:南丫岛一半熟悉一半流离 ·香港生活024:饭盒时代的回忆 ·香港生活023:青年节的赤柱烧烤BBQ
·香港生活022:拐角没有咖啡馆的香港 ·香港生活021:香港的校服诱惑 ·香港生活020:深圳,我会在7-eleven等你
·香港生活019:香港海洋公园一条龙 ·香港生活018:薄扶林道春日事件 ·香港生活017:复活节清明节昆大丽纪行
·香港生活016:又爱又恨的香港话之二 ·香港生活015:又爱又恨的香港话之一  ·香港生活014:从头开始学英语
·香港生活013:北京重庆香港过年 ·香港生活012:《军团的女儿》及其他 ·香港生活011:记那些忧郁的足球场
·香港生活010:香港人的唔该SORRY文化 ·香港生活009:香港大学嘅食堂报告 ·香港生活008:香港美食购物初初体验
·香港生活007:香港居民身份证 ·香港生活006:香港搬家记 ·香港生活005:香港租房记
·香港生活004:港岛太平洋酒店 ·香港生活003:香港人的除夕倒数派对 ·香港生活002:赤鱲角机场活力巴士
·香港生活001:港龙航空的哈根达斯 ·香港生活000:香港代购须知2010.4 ·香港生活000:北京我爱你再见
    >>更多内容

2010-05-26

By 半亩方塘

凶手到底是谁?

我始终觉得,推理小说并不是最吸引人的小说形式。若论诡谲计谋,官场小说或阴谋小说,更甚一筹,猫腻的《庆余年》虽说不能入主流作家之眼,但在我们这等乡野村民的眼中,倒也算得上环环相扣、紧张刺激;若论行文优雅、语言生动,似乎更比不上那些文体大家的煌煌巨著;若论案件的复杂精巧程度、动机情感的深刻挖掘,又比不上那些流芳百世的大家所写的作品对人性的深刻洞悉。那为什么我最近却痴迷阅读推理小说呢?除了早年间,阅读福尔摩斯建立的深厚情谊,我想,不外乎是,在阅读推理小说时,仿佛身处一条漆黑一片的隧道。我们心中忐忑不安,但在隧道的尽头,透出一丝光明,我们竭力抓住这道光,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拨开迷雾般笼罩的黑暗,抵达清晰可见的彼岸。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名,如雷贯耳。她的一些列作品,如《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等,早就被人拍成电影且享誉世界。《无人生还》大概是推理小说史上最早的孤岛情节和童谣杀人。在一个孤岛上,10位应邀而来做客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被杀,每个人开始怀疑、恐惧、进而导致疯狂,会有人能幸存吗?凶手到底是谁?

日后每一部推理小说中,如果设置孤岛无人生还的情节,都是一次向阿婆天才构思的致敬。而每一个孤岛情节的设置,都离不开那个最核心的扣问?凶手到底是谁?阿婆设置的孤岛、童谣、全部死亡等等关键情节,都是一次推理小说史上的突破和创新。

推理小说,吸引读者的无非是几个方面。复杂精巧的诡计、急转直下的情节、意料之外的凶手或是耸人听闻的动机。阿婆的无人生还,不但满足了这几个方面,在我看来,更多出一种宗教感和戏剧感。将10个相互之间从未有过接触的人,一起邀请到孤岛上,并在第一次聚餐时,以宣判的方式道出每个人心里的秘密。接着,一个一个的死去,剩下的人更加疑神疑鬼,惴惴不安,深恐死亡的降临。他们之间开始互相猜测,互相堤防。当心里的紧张与恐惧绷到一定限度时,彻底崩溃,并做出疯狂犹如魔鬼的举动。

孤岛、互不相识的众人,简直是一幕完美的、极具张力的舞台剧。从互不相识的隔阂、到初步了解的互动,再到死亡降临后的恐惧,担忧,怀疑,猜忌,歇斯底里,疯狂,这每一步的心理变化伴随着人际关系的互动,反映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人生的方方面面。

阿婆在故事里,极力营造惊悚的气氛。童谣的独创性使用,更增添了这种宿命的感觉。第一次聚会时,众人开怀畅饮,突然一个如同天父般更高存在的声音,道出每个人心里暗藏多年的秘密。他们都曾因主观的纵容或忽略,导致他人受到伤害并死亡,但法律的漏洞,使得他们逃脱惩罚,继续逍遥自在的生活。唱片里的声音如同丧钟般敲响在他们心中,每个人都开始接受道德的审判,内心良知的拷问。童谣里“10个印第安瓷人”的出现,如同烙红的十字架,带着罪与罚的灵魂审判,重重压在每个人的心上。这种具象化的暗喻,更加戏剧化,也更富有冲击力。

好的小说,必定是能够拷问人心、直指心灵深处的。阿婆用孤岛、印第安童谣等意象,构建了一个道德的流放地,让这10个(当然,法官大人并不是10个人之一,那个毒枭才是)人背负原罪,对自己所做的恶行进行道德审判。在这个孤岛上,一切的地位、身份、权力、金钱都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每个人的表现各不相同,阿婆借助死亡的威胁,刻画了一幅肮脏心灵的众生相。她想让我们明白,无论外表多么光鲜亮丽,道貌岸然,到头来,你终究逃不脱对你所行恶事的审判。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诡计的设计,也是阿婆的拿手绝活。法官利用阿姆斯特丹医生设计的死亡逃脱,确实出人意表又完全合乎道理。利用人性的弱点,特点,法官大人终于完成了这一件完美的杀人案,或者应该说是对那些作恶却不肯悔改的灵魂进行了完美的宣判。

《无人生还》应当是推理小说的典范之作,不但在于诡计的奇绝巧妙,更在于对人性的审视充满力量。

是不是东野的作品,篇幅短一点,精彩程度就差一些,《嫌疑犯X的献身》也不长啊。东野啊东野,《回廊亭杀人事件》真的很无趣啊。

《超·杀人事件》和《名侦探的守则》,大概都是东野对推理小说技巧、推理小说的现状和困惑的深入思考。但《超·杀人事件》更加犀利,用夸张的笔调反讽现实社会里存在的诸多弊端。

比如《超税金对策杀人事件》里,作家为了逃税拼命往作品里注水,东拉西扯一些毫无关联的情节,非常搞笑,又不乏深刻;《超理科杀人事件》里,东野大概是讽刺那些为了炫目,不惜将一些工学、理学方面,与故事本身及作案手段并无多大关联的知识大段大段搬到书上的作家;《超高龄化社会杀人事件》里,东野以推理小说编辑和作家的高龄昏聩作为切入口,暗指日本社会高龄化问题的由来已久,连推理小说家都不能幸免,写的故事漏洞百出,千篇一律;《超长篇小说杀人事件》里,东野讽刺为了追求市场和读者,作家不惜疯狂延长小说篇幅,完全不注重作品的情节紧凑和品质;《超读书机器杀人事件》里,书评机器的出现,解放了书评人,使他们可以放弃读那些无聊的、重复的、可笑的推理小说,转而由机器直接生成书评发表。

讽刺和夸张,应该是《超·杀人事件》的关键词。

汤川副教授再次出场,速溶咖啡依旧抢镜。如果没有辛辣的讽刺,东野的短篇真的乏善可陈。

标签:

相关日志


2010-05-25

By 半亩方塘

好吧,我终于改好了

好吧,我终于不想改了,不过,谁知道呢,世事无常吧。

忍受前任模板已经很久了,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替代者。要么是版式布局我不喜欢,要么是很多插件不支持,我又没有当初的耐性再一次一句一句的改代码直到自己满意。

今天的运气着实不错,一直关注NeoEase,不为别的,就因为实在是喜欢他的主题。以前从他这里找到inove主题,修改成之前的样子。可是时间越长,越觉得inove还是过于笨重,不够精巧,不符合我轻灵的要求。今天终于在上面下到Elegant Box主题,实在是爱不释手。

最要紧的是发现,居然这个主题对我所需要的插件的支持和inove不相上下,几乎不用调整插件,我就可以直接使用它了。稍为修改添加了一些sidebar里的内容,就此,我的新版博客出炉了!

真是大爱这种风格,另外,我终于也甩掉了恨之入骨的add to any,还是jia this这个分享工具更漂亮更方便更符合国情。另外,还得注意的是图片的大小变化了,长度能达到660像素,以后批量改图的时候得注意了。

新博起航,可喜可贺啊!

标签:

相关日志


2010-05-25

By Hedgehog's Parchment

四十八分之十九:大城市你去死

我把香港暴走放到现在才写,我自己都很过意不去

(1)香港很小,弹丸之地,但是香港的混合型高强度土地利用是令人大开眼界的。在枫叶国,大大小小都要开车去mall,买回来东西跟囤积东西的仓鼠一样,退一万步,也是去plaza,也只能找到快餐和dollar店。大片大片的用地被规划为open space amenity,也就是些公园啊,小径啊(trail),保护区啊,绿地啊。而香港恰恰相反,每个楼盘基本都是混合利用(mixed use),下面是商店上面是住房,住房内部也窄到北方大汉会觉得左右支绌。但是大大小小的商店茶餐厅却使得生活异常便捷,回家路上就可以搞定几乎所有的生活需求。

(2)与这两种极端的土地利用对应的就是交通方式,外放蔓延的居住方式需要大量的分散的出行计划,而紧凑混合的居住方式更适合发展公共交通。事实也是这样,香港地上有普通的公交车,有轨公交车(丁丁车?音),并且都是双层空调,无论对于旅游观光还是对于市内交通都是非常方便的,而地下还有同样方便的地铁。相应parking的费用高得让私家车望而却步。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香港、纽约等城市的地铁大站里面都有购物设施,这一点设计是非常人性化的。以前看过某某香港人拍的结婚纪念片,就是坐在双层大巴上面路过一个个站点,也是他们当年约会的地方,真是一个浪漫的方式。坐在大巴上层第一排会觉得司机总会撞上前一个车,而每一个转拐,每次路过窄巷,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多一分就撞上二楼的护栏,多一分就会擦到小叶榕伸出来的枝桠。

(3)但是,每个城市的设计都有白痴的地方,并且他们很固执的坚持这份白痴。比如Waterloo,广州,香港的公交车都不报站,也没有一个电子提示牌,Waterloo这种乡下地方就不说了,那作为口岸的广州和作为旅游都市的香港,是给外地人说出行请选择高碳的出租车吗?而成都的公交车,以后连雨伞都会配备,只要一小步的改进,就会让人觉得体贴很多。当然,我对于成都空调公交车收费两元不开窗闷死的驾驶方式很惊诧。另一个气愤的点就在于红勘火车站,公交过去没有任何指路牌,过街天桥没有扶梯也没有滑道,地铁出来之后没有任何直达方式,拖着大小两个箱子,我就跟蚂蚁搬家一样把两个箱子轮番一段一段拉上那无数的阶梯,心中暗骂设计师无数次。广州的败笔在于公交站,巨大占用空间,绕道过街天桥先交钱后进站,进去后发现方向反了,又出站过街重新交钱。请问,把公交车的路线图做在交钱进站之前会死吗?不友好的脑残大城市设计

(4)说了不好的当然也有好的,八达通(octopus card)确实是出外旅行,杀人越货之必备。有卡一张,公交出租,7-11各大超市消费都很方便。而两文三语的生活方式,也蛮有新鲜感。还有一点,就是登山电梯。香港其实比重庆山城很多,崎岖蜿蜒,没有几寸地是平坦的。无论在海洋公园内部还是港大,都有登山电梯,大夏天确实比较体贴路人。最后一点,殖民统治下的民主思想跟北美更靠近。港大民主墙和国殇之柱是最直接的注解。广州跟香港最大的相同就是甜品都好吃,许留山很贵但是挺好吃,大卡司不算贵但是想一喝再喝。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作为记者的雅各布斯(Jacobs)写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英文版读起来比中文版好读很多,因为英文本来就是一个直接、讲求逻辑的书写方式,而翻译之后这种书往往沦落到枯燥而不伦不类。雅各布斯拨开了大城市设计的云雾,从居民的观点来看大城市的设计,而不是从设计者的想当然来看。大城市,在带来给居民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起码等量的困惑。


2010-05-25

By Hedgehog's Parchment

香港暴走一日

既然是暴走,就按照上次的路线“香港大学—海洋公园—香港大学—爬龙虎山—蜡像馆—索道—天星码头—星光大道—返回香港大学”贴图吧

PS.图多杀猫

港大东门

Hong Kong University


海洋公园
其实就是欢乐谷+动物园+水族馆,都是mini型,虽然mini但是都保留最重要的。两个过山车我都坐了,第二个海边的车很山寨但是坐起来是我坐过最high的,动物表演就比较儿童版本,有点仓促。
ocean park 2010

傍晚游港大
在港大吃饭,也就是fancies照片那个食堂,果真很多选择,吃起来也不错,有师弟做导游就是爽,还专门去了一趟地理系。不用怀疑,下面那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玻璃之城》拍摄地点,港大内部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ay

龙虎山
半山的时候,完全在迷雾中,湿度非常大,全身汗水渗透。但是没想到爬过山顶平台后竟然浓雾散去了,然后拍到了夜景,弥足珍贵,视角很好。比那些坐缆车上凌霄阁看到的好无数摩尔倍
Hongkong

蜡像馆
就是一个cosplay场所,大晚上爬上去的,竟然还开着
Hongkong

缆车下山到天星码头
途经贝聿铭的著名设计,确实好看,映在另一座建筑都好看。眼尖的人可以看到有人在拍夜景艺术照吧
Hongkong

星光大道
去世明星->国际巨星->过气明星->香港巨星,我只想说这种设计好奸诈,让人一直想沿着那路走下去,旅游路线设计的朋友应该学习一下
星光大道

最后,弥敦道,无车,回家,半夜,酒吧,酷热,腿残
弥敦道


← Before Af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