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WHY 人生苦短,爱生活,爱唧哦歪

2016-03-24

By 【假如我是真的】

亚兹德

大巴上,忽然又来了一个画风不一样的小妹。

三个小妹是一家人。

城际大巴座位宽大舒服,发果汁和面包,空调足、速度快、路况也好。
班次很多,到了车站就能买到票,票价也挺便宜的。暴晒的下午坐车,凉快又安静。出了城,景色荒凉起来。间或穿过一些小小的山丘,更多的是平坦的荒原。除了来来往往的车流,并无其它,荒原是否更接近伊朗的本质?这种只能远观,无法停留,没有对话的旅程是否更适合我?
住在一个清真寺的附近。

在水果菜店买葡萄,发现有个洋葱很可爱。拍了一张,老板把南瓜也摆过来放正给我对比着拍。
饭馆里还是老三样居多,烤肉泥片、烤西红柿配饼片。
这家多了貌似烤羊肺、烤鸡心之类的东西。也有卖汉堡薯条四不像快餐的。

旅馆的早餐有正常的食物了!好开心。
这的人好像不那么爱说话。买一根棒棒糖,老板又送了一根。
酒店老板是男的,伙计是男的;小卖部老板是男的,出租车老板是男的;饭馆老板是男的,服务员是男的。这是穆斯林国家的特点——女人,不怎么抛头露面。抛头露面,也都是穿着大大的黑袍子路过而已。设拉子可能旅游业相对发达,所以还能见着一些酒店前台或者小卖部妹子。
小帅哥萌萌哒。

这么小的妹纸也需要扎头巾呀。

方形的清真寺。

镜头感也不错呢。
清真寺的这一边是正常的街道。只是地砖有点复杂。

路边的沟里水很清,小朋友在里边掏螺蛳。

分享胜利果实。

从那堆麻将牌的底下穿过去,穿过那些没人气的小店,世界又开始不一样啦。

这边是老城区。这样的黄色与蓝色,这样的土墙与花纹,让最简单的白色成了最漂亮的幻象。
阳光刺眼,坐在阴影里却丝毫不热。盯着白色大圆盘的中间,跟着它一起生长,白色在延伸,世界旋转着,又是静止的。
那些忽大忽小的光斑,在发射,在吸收。
这个场景在我快离开亚兹徳回旅馆取行李的车上又出现了一次,相机抬起来捏了一张。因为持续腹泻,我十分虚弱,没有停下来,也没机会仔细拍,就顺其自然离开了。
这个场景还时常在我脑子里徘徊。
去看亚历山大监狱,结果没开门。


打车想去一个拜火教遗址,上车前司机大叔使劲点头,上车后一看地图就知道路线不对,沟通很困难。愤怒地叫大叔停车,下车走了。大叔愤怒地嚎叫,也没有追过来。
不知道在干啥的队伍。

横幅拉得大大的。

看不懂,怕怕的。

Dolat Abad花园,门口骑摩托的大叔。


进了一个两层的大屋子,习惯性地抬头看看屋顶。

坐在二楼的窗台可以可以拍到漂亮的大窗户。

从底下拍是这样的。


另一种样子的屋顶。
不拍没把浅色的墙壁,当中心光线太充足的时候,屋顶就显得很阴郁。
另一扇窗户。

亚兹徳挨着沙漠,气温比较高,当地人有许多降温的好办法。比如说房子都修得方方正正的,对外没有窗户,保证中间的小院子很凉快。许多房子都修成半地下室,或者修建高高的风塔来降温。

这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风塔,说白了就是一个高高的大风箱,风箱的底部直通地下,有的还直接连着蓄水池,用来捕捉空气中的微风,让比较重的冷空气转移到屋子里。据说谁家的风塔大,就说明谁家更有钱。

园子外的小树。

植物们过得相当舒服呢。花坛中种着许多多肉植物。
亚兹徳的主色调是沙漠色,映得植物青翠欲滴。

远远看圆塔。

圆塔下的入口。看见自行车很亲切。真想骑着这单车,去看夕阳。
窗户好美。

出了花园,看门老头问打车吗,推搡出来一个大哥。大哥不太高兴地上车带我到街口,对着一个超市大叔呱呱呱了半天,大叔抱出来两盒冰淇淋,塞给我和司机大哥各一盒,然后大哥喜滋滋地边吃边开车,指给我看清真寺啊地下水泉口啊啥的,临下车还飞吻了一个…
圆圆顶的清真寺。

有眼有嘴还有鼻子的小楼,开心的脸。

头顶还有一只偷看的小猴子。

一个拜火教的现代神庙,楼顶依然是他们最大的神。
像是一个小博物馆,有丰富的展品包括服饰模特等,还有燃烧着的圣火。

桌上的镜子。
这么多地水,从哪里来的呢?附近有个水博物馆,门脸特别小,要不是LP大力推荐,差点不想进去了。
整个院子的结构跟住的旅馆很像,房子方方正正的,有一个像舞台一般的客厅,两侧是厢房。

博物馆的展厅,紧凑但丰富,通过实物、照片和模型等呈现了亚兹徳的各种“水利工程”,从小的蓄水池、水井、风塔水箱,到大的类似于国内母亲水窖的坎儿井等。看着看着,有个工作人员大叔跑来介绍,英语说得不错。
楼下别有洞天。

这是厨房。

风洞口之一。

认真示范的大叔。大叔也接去城外看坎儿井的团,给了我张名片。可惜我已经买好了离开的大巴,没有时间了。
厢房里的会议室。回来后看攻略补课,发现楼顶也算是伊朗的一个景致。在浴室区可以看到奇怪的包包,在亚兹徳能看见此起彼伏的风塔。可惜当时我被持续腹泻弄得比较恍惚,走马观花地拍拍看看,大量时间拿来发呆,没有想到这一点。
又坐上了大巴,有乘客拿出了条纹的头巾,阳光透过窗帘让他也变成了条纹的。

往回想,时常幻想要是多在亚兹徳多待一天就好了。
是不是因为老觉得在这里呆少了,才认为它特别值得回味呢?


2016-03-20

By 【假如我是真的】

设拉子

设拉子(Shiraz)下机后先办理落地签。工作人员先把所有人的护照收齐,要求填入境卡片,按国家不同收费,然后等了近一个小时才发。伊朗不接受使用国外的任何银行卡,在机场用美元换了一些当地的里亚尔。

来之前查德黑兰落地签是60刀,实际收了35刀。有几个阿曼哥们被收了人均80刀。
边检查证件的时候问我有没有带头巾,说“在机场里完全没问题,出了这儿可有人管哦。”,见我把披在身上的围巾抬起来,才会心一笑。

伊朗是穆斯林国家,女性着装有要求,游客不太严,但头巾是必须的。如果不呢?据说大街上会有道德警察,会把不按照要求着装的人捉起来。

打车去了LP上推荐旅馆较多的街,先找家店吃点东西。点了老板推荐的两个当地菜,先上来一盘生的青菜和一盘被花布包裹的饼。

又上来一盘锤子………这个菜是炖羊肉,要用锤子捣碎了,把汤倒出来喝,再吃肉。长得惨不忍睹。

还有一个菜是酿青椒。香料味很足,味道很淡。有一些酸,有一些怪味,估计没放盐,简直是香喷喷的黑暗料理啊……

LP上说伊朗酒店很贵,没有青旅,果不其然都要60刀左右。暴晒加上腹泻导致的体虚,实在是没力气找了,砍了5刀住下。酒店外门与前台都挺有风格的,前台小哥小妹个个漂亮无比。酒店大堂是粉红的(这张照片是第三天早上拍的。)
到处都是精致的花纹和彩色的拼图。这是酒店的房卡。
房间里设施一般,有个小冰箱。我依然在拉肚子,放好行李休息了一会,天就快黑了。

设拉子曾经是波斯文化的中心,一度为教育、夜莺、诗歌和葡萄酒代言。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赞德王朝(Zand Dynasty,公元1747-1779年)时期伊朗的国都,这个王朝第一任的统治者在这里修建了许多好看的建筑。

这是卡里姆汗城堡(Arg-e Karim Khan)围墙上的圆塔,一共有4座,每座高14米。这个东南方向的塔略有倾斜,主要是因为它的下面是城堡的浴室和地下蓄水池,时间长了就斜了。许多当地人在这里散步、卖呆,小孩子们在踢足球。

附近还挺热闹的,有个电影院。当地人好像都没事出来纳凉瞎溜达,不少年轻人会热情地说hi,但是没有老巴们那么夸张,大部分都是含蓄地微微一笑。
在果汁店里买了一杯无花果汁。

骑自行车溜达的警察?城管?

修表人。

乞讨的母女。

烤鸡看起来很像样啊!

但是依旧没有放盐……
身体不舒服,情绪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买了个电话卡就回酒店了。营业厅小哥的英语不咋地,我的也不咋地,全靠比划。第二天早上依旧处于发低烧+腹泻的状态,我的心在外边玩,身体却在床上沉沉地睡着。直到半下午才出门,出门也是瞎逛逛,以下是瞎逛逛的路线。
这个奇怪的屋顶把我吸引到了瓦洁尔大浴场(Hammam-e Vakil, Vakil Bath)。当时不知道是啥,以为是个清真寺,在门口认真围了半天头巾,顺便看了看热闹。有一对看起来也不像本地人的游客,妹子买票要进去,汉子一副只想在门口坐着等的样子,卖票的老头直接拿走他几张零钱让他也进去,汉子的表情哈哈哈哈哈。

浴室外好多有洞洞的树。

浴室中间是个拱形大厅,屋顶很漂亮。

屋顶下是个喷泉。以前人们在其他的暖房里洗完澡之后,就会来喷泉这休息。

屋顶上的图案。

浴室里还有很多的假人,重现赞德王朝时期当地人生活起居,集体洗澡的场景。这是婚礼的场景。

屋顶同楼自拍,GoPro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变身成了GoPersia!

瓦洁尔清真寺(Masjed Vakil),在装修。
繁复的屋顶

祈祷大厅里有48根雕花的圆柱。人很少,感觉棒棒的。

广场上的鸽子。

主殿外看起来就破坡的了。如果不是走近,还真不知道这些大而方的屋檐下藏着那么多细而叠的细节,更难以想象在平顶之下却是连绵不绝的拱形空间。在一篇以建筑师视角来描绘的游记里,读到了这样的句子:“建造竟是为了消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建筑哲学。当我以一个建筑师的视角回顾伊朗的建筑之旅时,我想到了《古兰经》中的描写真主的那句话:’他创造诸天,而不用你们能见的支柱。’”



出了清真寺,进巴扎,巴扎内又是另外一种景象了。好大好大好大,一眼看不到头。

窗帘店。

装饰画店。

我真怀疑这条道通向的是无穷尽。


穆斯林妹子们买布。

小吃区的小孩子。

夜色下的步行街。街边有许多小店,卖不少风格浓郁的花衣服,各种手工制品。

逛街比逛景点活色生香,路过了电器一条街,围观了当地人骂街吵架。
地毯店最好看了。

在最热闹的大街上被一个大叔搭讪,大叔们的说辞总是差不多,说自己热爱中国、热爱伊朗、热爱旅游事业,想推销他的包车游服务。给我看了一个本子,上面有来自世界各国人民的留言;给我看了相机里的照片,看起来很有情怀的样子。
本着“越动听越怀疑”的观念,我记了大叔的电话,打算吃饱了再想。

烤肉店的老板很爱照相。

码得齐齐的肉排,看起来还比较正常。

吃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旁边的是穿成串烤的西红柿,味道跟长相一样可怕。买了点水果回酒店冰着吃,睡觉前才想起来忘了约明天的行程。给情怀大叔打电话,他说明天上午约了,那就明早再看吧。早上把行李打包好放在前台,在酒店门口找了个会几句英语的大叔,大叔开价好像是情怀大叔开价的一半多点,还愿意带我现在市内逛逛莫克清真寺。

莫克清真寺(Masjed-e Nasir-al-Molk)在一个小巷子里,以晨光透过优雅上镜的彩色玻璃最为知名。看过照片,看到实物时还是惊呆了。
光线温柔,屋顶的深蓝色瓷砖静谧,穿花睡衣的老外更是点燃了我的自拍热情。


头顶的能量场!赐予我不再拉肚子的力量吧!

这里是莫克清真寺的冬季祈祷大厅,里面只有游客在拍照。

时间不多,匆匆拍照就出来了。

回到室外,愈发觉得那些粉红色不太真实。
回想这几天见到的人和景,似乎也少见这些妖冶儿的色调。伊斯兰常见的颜色主要是黑、白、绿,极少出现鲜亮的颜色。莫克清真寺修建时代是卡扎尔王朝,已经是跟西方世界联系比较紧密的时期了,所以建筑风格中多了一些不一样的元素。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些蓝色。

下图右侧就是刚才所在的彩色小厅。从这里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窗户已经被拦起来了。

下一站是波斯帝王陵纳什洛斯坦(Naqsh-e Rostam)。
整个景区就这么大。在这块高耸的峭壁上,一共劈凿了四个洞穴。下车先赶紧买矿泉水,我准备的水已经喝完了。伊朗景区的水只比城里超市贵一点点取了个整,良心价。

从左到右可能分别是大流士二世(Darius II)、阿尔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爸爸辈)、大流士一世(Darius I,太爷爷辈)和薛西斯一世(Xerxes I,爷爷辈),这个据说现在历史学家还没有定论。

这里的陵墓是十字形的,每个陵寝上方都雕有琐罗亚斯德教的(拜火教)的标志,以及该教唯一信封的波斯智慧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像,代表着君权神授和神灵守护。还刻有许多的楔形文字,奉化得特别厉害,已经都看不太清了。据说这些同样的内容一共有三种不同的语言,包括埃兰文、古波斯文、古巴比伦文写成。


大流士一世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他的前任冈比西斯二世征服了古埃及新王国,他比前任还要牛。据说第一代君主居鲁士去世后,冈比西斯干掉了自己的兄弟继位了,打赢了埃及又去打努比亚,有个跟他长得很像的术士就跑出来假冒他弟弟(或者还真就是他),冈比西斯在赶回来的路上又不小心死了,国内一下子冒出来好多自封为王的家伙。大流士一世于是联合其他6个旁系贵族发动政变,被推举成波斯国王。据说大流士相当勇猛,曾打了18或者19次大战役,生擒了9个叛王,这才统一了波斯帝国,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下图就是大流士一世墓,浮雕重现了他英勇抗敌的场景。

大流士在位期间,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鼎盛时期。他统一帝国后还西征印度,占领了西北部地区,建立了一个波斯行省;也曾打到多瑙河;还两次试图入侵希腊,第一次在海上被强风吹毁了,2年后带着10万人从海上登陆马拉松平原,最终被只有1万兵力的雅典击败,这就是著名的马拉松战役
(奥运项目马拉松赛跑,全距离42.195km,就是当时从马拉松跑回雅典中央广场的士兵斐力庇第斯跑完的总长度,据说跑到后他喊完“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就牺牲了。马拉松赛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壮举。)

大流士一的儿子薛西斯一世的墓。大流士一世还没来得及想好是先平定埃及暴乱还是继续入侵希腊就死了,作为居鲁士国王的外孙,薛西斯一世继位貌似很顺利,没有啥电视剧般的传说。薛西斯一世洗劫了雅典,但是这次斯巴达人来帮雅典了,最终薛西斯一世在温泉关战败。他的宰相发动了政变,拥立了他(可能)的儿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继位。大流士二世是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的儿子,收复了小亚细亚沿海地区。(我之前以为大流士二世是大流士一世的儿子……)

陵墓上的楔形文字和7幅浮雕据说都是是波斯帝国第二个王朝——萨珊/萨桑王朝(Sassanid Empire,拥有埃兰古文明)时期的,感觉像是跑来说“老祖宗!我也好牛的!可以跟你们这些古波斯帝王排排坐的喔!”。萨桑王朝时期的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打来打去,共存了400多年,被称为最具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历史时期之一。据说萨珊王朝统治时期见证了古波斯文化发展至巅峰状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马文化。
这幅浮雕名为“The investiure of Ardashir I”浮雕,讲述的是萨桑王朝创立者的加冕,沙普尔一世接受跪在地上的罗马君主瓦勒良投降。雕得满细的,可以看见国王身上有各种装饰品。

陵墓正前方有一座立方体石质建筑Ka’ba-ye Zartosht,被认为是一座拜火教神庙。

然后到了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点这里可以看3D全景。
波斯波利斯曾是一片宫殿群,拥有建造在石制结构上的、由黎巴嫩雪松制作的精美宫殿,是阿契美尼德国王们举行新年庆典、接受臣国贡品的地方,曾是波斯帝国的标志性建筑与宝库。

大流士一世约在公元前520年开始兴建这里,经历了薛西斯一世的继续建设,直到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时才完成。当时它叫做“塔赫特贾姆希德”,意思是“贾姆希德的王座”,贾姆希德是一个传说中更古老的国王,他曾在此选址修建宫殿,阿契美尼德国王们在废墟上修建了波斯波利斯。“波斯波利斯”是希腊语,代表了“波斯之都”(polis在希腊语中类似palace)。有趣的是,也正是古希腊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330年前攻占、掠夺和焚烧了这里,为了报复波斯对罗马的种种。

 

这时候来真是个错误的季节,除了入口处,整个景区都没有一棵树,暴晒+无风,晒得人头晕目眩。大家纷纷找各种阴影休息,比如说这根大柱子。

大流士一世修建的塔恰拉宫(Tachara),据说是后宫。

有个小小的展厅,展览一些器皿、首饰和照片。挺喜欢这种油画感。

蜥蜴

展馆里的照片,本想去找这个视角拍照,但是一出展厅被晒得头晕目眩,爬上山丘区看薛西斯三世的墓穴再下来已经无力再找,只想赶快去到树荫下,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远处的山丘上有个类似于
烈日炎炎下走路真是。。。

在顶上的
俯瞰

这边的游客很正常,要求合影的不多。

狮子吃马

在波斯波利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进贡图。后来在德黑兰又看到一套一模一样的,两边看起来都很真,指示牌都语焉不详,不知道哪一套是后期仿造的。
那时的波斯帝国共有35个属国共23个民族、这些浮雕在烈火焚烧及2500年来的风吹雨打之后,依然细腻又恢宏地展现着帝国当年的繁华景象。

而这座曾经另万国来朝的觐见者敬畏不已的宫殿,现在这副断壁残垣的模样,不留情面地记录的帝国兴衰。不知修建者当年有没有预想到这一点?

18米高的万国门。两侧是人面翼身兽人。巨大的翅膀,有点古埃及人的调调哎?

古时候应该很好看的吧。

实在是太热了,低头走路的时候忽然觉得旁边有个大家伙






终于回到树荫下了,阳光又变得美好起来。

厕纸也美美的










大街上的小卖部

大巴上热情的小妹


2016-03-15

By 【假如我是真的】

迪拜

因为巴基斯坦没有直达伊朗的航班,我只能路过迪拜睡一宿,转机去色拉子。

“迪拜,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继阿布扎比之后第二大酋长国,中东最富裕的城市。”

下飞机的时候又碰到了这枚爱放电的小鲜肉。

不知道是因为对比太明显,迪拜机场的秩序很好,所有人说话都很小声。
机场很大,指示牌都很到位,于是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机场里有地铁。
null
地铁上安安静静,出租车司机安安静静,大家都不说话。地铁上各种民族的人也有,出租车司机是个黑人(后来碰到的是白人),地铁售票小妹和指引员貌似都是东南亚人。
大街上人好少,房子都崭新簇亮现代感十足,出租车开得贼快。
脑子里闪回了《Walking Dead》里Rick在苏醒后第一次骑马到了亚特兰大路桥上的这个画面,脑子里还在不断闪回在拥挤的大街上不断超人的疯狂TUTU车。

原计划到了酒店先休息一下,中午去海边溜达一圈,日落之前登上哈利法塔(Burj Khalifa),看看夜景下来逛迪拜购物中心(Dubai Mall),然后回酒店睡觉。

结果一觉睡到下午,出门直接被热浪掀翻,难怪大街上没什么人,因为实在是太热了!敲个鸡蛋在地上能直接吃煎鸡蛋那种热。
直接打车去了Dubai Mall。
这就是哈利法塔,有829.8米高,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北京国贸三期高330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米(世界第三)。

null

哈利法塔始建于2004年9月,开建时叫迪拜塔,2010年1月完工之后改名叫哈利法塔。古代阿拉伯语中“哈利法”指的是“伊斯兰世界的最高领袖”,是历代阿拉伯帝国统治者的称号。阿联酋的总统,同时也是阿布扎比的酋长,名字就叫“哈利法”。迪拜在2009年遭遇倒债危机,“哈利法”给予重金支援,所以迪拜塔建成后就改了名字。

拍上图时,我在下图的Emaar Square附近。
null
Dubail Mall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有60个足球场那么大。
商场里人山人海,中国人尤其多。
摸了摸Gropro Session的实物,看了会鱼,吃点东西看了会人。
null
null
null
听说有可以直接买黄金的ATM,然而没有找到。
null
看到有穿阿拉伯黑袍,脸部精致如明星的妹子,口水流一地,来不及拍。
登塔充满了仪式感。观光票是在塔县时注册官网买的,可以选时间,比现场买便宜一点。先会路过实体模型,在一条黑黑的走廊里被工作人员强制闪光一张照片,在出塔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在后面PS了一个哈利法塔,把所有照片都打印出来了卖,一张卖100阿联酋迪拉姆(当时相当于人民币230)。
仰看塔顶最高点,等电梯。
null
电梯显示着层数,我买的是低端票,貌似是在110层左右,塔总高166层。
一进电梯就熄灯,然后从星空开始播放建塔的有声纪录片。

执观光票可以在两层活动,较高的一层是封闭的,空调开贼冷。
下层是半封闭的,可以探头看。
城市的这一边是沙漠。
null
null
这一边是海。
null
黑人的身材真是好啊。
null
null
除了拍与自拍好像也不知道干啥了。
null
远方的落日和沙滩。
null
天渐渐黑了。
null
null
或许是冷气吹得太多,或许是温差太大,还没下塔我就开始拉肚子。匆匆打车回了酒店。
第二天上飞机,坐的是廉航迪拜航空,航班的安全提示有不同种族造型的小人,很萌。
还第一次在飞机上用游戏手柄玩了数独。null


2016-03-11

By 【假如我是真的】

拉合尔

#在拉合尔拍了太多的照片,当时的每日整理失败,写起游记来更是一拖再拖。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城市,是文化和艺术中心,也是巴国最富裕省份旁遮普的首都,有两千多年历史。东部挨着印度。
拉合尔博物馆,红砖建筑是莫卧儿式的。

每一面都很美。拉合尔古时候应该挺发达的,据传唐僧曾经来过。

这里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博物馆,里头连空调都没有,只有一些稀稀拉拉的电扇。
展品分为美术、绘画、佛像、武器、民俗、生物、钱币、珍宝等,风格相当跳跃,我看得云里雾里。

lahore-48

有些不厌其烦的细致。

有些漫不经心的疏懒。

lahore-51

古代人民载歌载舞,斗鸽斗羊。

lahore-52

玩具却做得不太认真。

lahore-71

lahore-73

lahore-74

lahore-75
那这些石头制品怎么能如此写实?

lahore-55

小刀的造型也摆得不错啊。

lahore-56

唐老鸭。

lahore-58

佛像千姿百态。
无意中发现一篇与博物馆有关的小文章。出门前做的功课太少,翻遍了照片依然对“犍陀罗的希腊式佛教艺术”毫无概念。
这一年每次出门总在赶时间,看过转瞬即逝,记住屈指可数。可深究的东西那么多,还总想着到处乱跑。

lahore-64

lahore-65

lahore-66

lahore-67

lahore-68

lahore-79

石雕相当棒。

相比之下,我更爱偷拍人。

lahore-62
在这里能看见妹纸们的衣服愈发华丽了,人也长得跟北部完全不一样了。

lahore-59

不穿民族服饰的人也相当多。

lahore-60

汉子与汉子左手牵右手。

lahore-54

lahore-69

博物馆旁边是旁遮普大学的艺术学院。

坐电动三轮(TUTU)车去清真寺逛逛。

司机没到地方就停了,下来一看地图还老远呢,那就腿过去吧。

在天桥上被一个黑黑的大姐捉住合影。

插着翠绿大辣椒的饼子。

制作中的三轮车蓬。

做好了大概是这样的。

走到清真寺附近,却没看见门。

路边找了个年轻人问,他给指了一个遥远的方向。正要走,路边又有大叔好像表示有异议,但是小哥很笃定的样子。
看起来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公园附近,里头还有好多古建筑。
马路左边是红墙绿草地。

面相魔性的羊。


右手边是繁华的街道。

总有人不停地在看镜头。

帅气的车夫。

街边干啥的都有。

一个小娃在用拖鞋打老鼠。

越来越多的人招呼我给他们照相。

古墙底下有许多乘凉的人,鸭子和松鼠。

黑底白字的阿拉伯文条幅。

游客街市。

小豹子一样的喵。

走了好远好远,绕到了大公园的一个门,又走了好远好远,才找到售票处。

但是这里不是清真寺,是拉合尔古堡(莫卧儿王朝古王宫)。
院墙里一共有21座建筑,展示着巴基斯坦从迦兹纳维王朝到莫卧儿王朝间数百年的建筑史。

当地谈恋爱的年轻人。


四十柱厅,是古皇帝办公的地方。

看见我偷拍,一家人反而大大方方地摆起了POSE,看到这里穆斯林不抗拒照相,我反而更腼腆了。

大家看见外国人都觉得很新鲜,不停有忍不住来捉我合影的。
我干脆连照片都不拍了,甩着手看看赶紧跑。

据说古堡内有一个镜宫,是当年泰姬希望晚上睡觉能够看见漫天星斗,于是皇帝就给她修了一个点一根蜡烛就能看见繁星点点的寝宫。
原理就是在穹顶内镶了很多块彩色镜子。可惜我按图索骥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那个宫……

城墙与外墙。

外墙外的草地。

再不去清真寺,就会错过印巴边境的降旗仪式了!

古堡外的士兵。

古堡门票不便宜,清真寺却不要钱。
清真寺的海拔不低。

在清真寺门口的台阶上回看拉合尔古堡。拉合尔古堡本来是个泥巴做的军事要塞,随着莫卧儿历代王朝的发展,渐渐变成了皇家园林。
据说古堡的城墙本来是红色的,被在印度修泰姬陵的那个皇帝下令全部改成了白色大理石,还加修了城墙上的敌楼、碉堡和枪眼。

枪眼我是没注意,鸽子窝倒是看到不少。

无法判别国籍的萝莉。

进门要脱鞋留在门口,男女走不同的通道。
这时候是大下午,地面可烫了。远看礼拜堂。

匆匆跑回门口打车。
兜售鲜花手镯的小贩。做得很漂亮,花很香,我忍不住买了一只。

跟一个TUTU司机约好了,他又非得再叫上他老婆,老婆孩子还不知道在哪里磨叽呢,等了好一会。
下车走开又找了一个车,司机小哥长得很像阿米尔汗,开车技术还贼好。
沿途路上特别堵,基本处于塞满了的状态。
阿米尔汗小哥说肯定来得及,左突突右突突,以各种不可思议的速度钻来钻去,居然45min就开完了那20KM。

到了边境,先去买票,然后赶紧跳上了观光车。边防人都超级热情,邻座的萝莉很酷。

由于我去的比较晚了,得去楼上看,楼上分男女区,只能去一侧。

现场人山人海,而且,嗨爆了!
所有人都在大喊,这边在喊“巴基斯坦,金八达”,对面在喊“印度斯坦,金八达”。仔细一看,原来各自都有拉拉队长和鼓手。
可惜这几天我的GOPRO忽然找不见了,没能拍下全景。

这些仪仗兵都是大胡子,人都很高,还戴着高高的帽子,好像黑色大公鸡。鞋看起来有20公分厚,鞋底还加了铁块,跺脚时非常响亮。
他们先是在中间位置分两排站立,然后一个个一边踢腿一边走到国门边。踢腿都要踢到头顶,经常把帽子震得一晃一晃的。

巴基斯坦是红黑配色,红头巾黑帽子,帽子背部有一块黑色大帽帘;黑衣黑裤黑皮鞋,红腰带。印度是红黄配色,红头巾红帽子,帽檐有金色帽穗;黄衣黄裤黑皮鞋,加白色小腿套。双方都只有拿剑的戴白色手套。

一边走一边还以各种姿势示威。

两边的人步伐都是一样一样的,相当合作。
这个仪式本是印巴自分别独立后,沿袭了50多年的示威仪式,这些严丝合缝的合作感……真是有趣啊。

在旗杆附近集合后,先各由一名公鸡哥解开绳子,牵着绳子走到中间。

撅着屁股互相调戏一番,挥手示威,敬礼。

而后背对背凹造型。

再各自散开,大部队过来,挥手。

散开,又过来。

列队示威。

交换位置拉紧旗绳。

围观群众声浪一阵又一阵,公鸡们却各种嗨,跺了好久的脚,才开始降旗。全场起立。

小朋友已经走神了。

各自收旗,巴基斯坦先来。

又各来一套踢腿跺脚。

送旗。巴基斯坦是墨绿底白图案的星月旗,印度是黄白绿带蓝色法轮的三色旗。
绿色都代表了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国旗的白色代表了所有宗教和民族,代表和平;印度国旗的白色则是代表除了印度教(黄色)、伊斯兰教(绿色)以外的其它宗教,象征纯洁的真理。

观众们纷纷开始离席。来了一个单腿大叔大喊“巴基斯坦!金八达!”

旗送回了观礼台正面的楼顶悬挂,楼上还挂着巴基斯坦国父真纳的头像。印度方挂的似乎是甘地。


大家冲过去跟公鸡哥合影。

看这身高。。。

我更偏爱这种长相。

正跟拉拉队长合影呢,忽然觉得右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鼓手也来了。

观光车上人太多,这会气温也降下来了很舒服,我决定走回售票处。

走着走着发现到处都是长得一样的三轮车,人多车多乱成一片。
这下傻了,之前下车时阿米尔汗小哥说了句在那里等,但是下车后士兵又说没关系让车开到售票处,我已然不记得第一次停车处在哪,也不记得他的车长啥样了。

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在一个疑似路口东找瞎找的时候,小哥跑过来说我在这呢!然后上车回城,渐渐天黑了。

等红灯的时候,路过的DHL大哥提醒我拿好相机,小心被人拽走。

回旅馆前正好有一个物流公司,跑去给吉尔吉特RANA小哥寄回电话卡。
屋里居然有空调,特别舒服,小哥的英语也特别棒。可惜他们只办国际物流业务,说要去旁边这个小哥的快递公司,给我在手机上比划地址,比着比着,小哥说,算了别去了你给我,我给你带回公司寄吧。

由于不太记得旅馆的位置,拿着旅馆的名片跟店里小哥确认,2个小哥彼此意见不一样,一个让我从巷子里走,一个让我绕着走。他们争执不下,开门去马路边捞了一个人,那个人摸着脑袋也在纠结。路边有两个骑摩托的人停了下来,有一个居然说起了普通话,说我们知道路,从巷子里走就行啦。

其实我知道是从巷子里走,只是不太确认进了巷子之后的路线。摩托小哥们也跟了过来,一个骑一个走,说带我去。巷子里几乎没有灯,普通话小哥说他在郑州上过学,现在是在做中国的外贸生意。路越来越黑,我不由得取出来了相机里的SD卡,在心里盘算要是被抢相机到底给不给呢。走到一个路口,小哥们也迷惘了。管我要旅馆名片打电话,旅馆小哥开着摩托来了。这才确认摩托小哥们是真的很友好。

第二天打三轮车去机场,尽管已经提前了很久,但仍然不慎碰到了不靠谱的司机,慢悠悠把我拉到机场。巴基斯坦真是充满了不靠谱的惊喜。

值机时诱惑我去给拍照的小鲜肉。

上飞机到迪拜转机,巴基斯坦段旅程结束。
虽然某些巴基斯坦人效率低、不靠谱、没时间观念,但真是太好玩了!
如果不是在塔县出关前买了这程机票,我估计能在这玩上一个月都不嫌多。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

 


2016-02-26

By Asiapan Talks

桑婭(董橋)

王爾德《格雷肖像》初版及明代黃花梨葵花形筆筒

王爾德《格雷肖像》初版及明代黃花梨葵花形筆筒

桑 婭

2016年2月21日


桑婭住樓上。維多利亞老樓房空空蕩蕩,客廳傢具全搬走,兩間卧房也騰空,只剩書房臨時挪來一張單人床,桑婭說房子轉手了,再睡一個星期她也走了,嫁去美國舊金山。書房真大,有點冷,四周書架沒有書,有些運去美國,有些分批轉手,只剩大書桌上堆了三百多部雜書等威爾遜來拿。威爾遜一手拿着清單盤點,一手遞書給我裝進紙皮箱子。他說他半個月前挑走了五六百本,眼前這堆是剩下來的零數,答應替桑婭清理掉。全是桑婭父親的舊藏,老先生生前跟威爾遜買進不少,兩年前桑婭離婚搬回娘家照料老爸養病,老爸八十六,過不了十個月下世。桑婭花了半年光景處理這批藏書,上千部名貴裝幀威爾遜勸她運去美國珍藏,一批古籍歸了大學圖書館,另一批二十世紀英美初版小說倫敦一家舊書店高價買走。威爾遜說十八、十九世紀名家手札他加潤回收,裏頭一大半都有著錄,五六十年代威爾遜經手替老先生洽購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尾一個晚夏午後,斜陽一照,書房一片敞亮,桑婭坐在床邊櫈子上先是整理行李箱,接着一邊梳頭一邊看我們裝書,不時找些話題閑聊。我稱讚她頭髮好看。桑婭忽然講兩句上海話謝謝我。我和威爾遜一愣。她說她小時候跟父親母親住過上海,上海話如今忘清光了:「是我們家上海娘姨教我梳頭的!」說着輕輕摘下髮簪,解開團髻,濃柔栗色一簾秀髮瀉到柳腰,披滿肩背,頭一仰,纖手草草一褰,一攏,一綰,豐美一個盤髻鬆鬆綰在後頸上,飄下幾綹輕拂鬢邊,風姿嫞媚,冶麗嫵妍:「好看不!」她問我。我說交關好看。桑婭嫣然一笑:「謝謝儂。」那年,猜想她嬌嬌貴貴過了四十,清秀不減,五官隱約英國十九世紀先拉斐爾派畫家John William Waterhouse的彩筆仕女,尤其像那幅玫瑰芬芳《My Sweet Rose》裏的吻花少婦。辭出老宅,夕陽西沉,漫天晚霞,切爾西一片水紅,威爾遜開着老爺轎車送我到倫敦橋火車站搭火車回家。切爾西我從前寫過,倫敦西南部泰晤士河北岸一處詩禮街衢,故交陶珉寫過文章說那一區不乏烏衣門第,館宇崇麗,園池竹木,都可賞翫,流出來的舊家藏書從來不少。那是真的。買賣舊書的威爾遜、克里斯、布賴恩他們都有門路。威爾遜後來拿了一份書單和一堆彩色照片給我看,桑婭父親舊藏那批名家裝幀經典確實可貴,漂亮極了,九十年代至今我在英美舊書市場上陸續找到不少相仿的裝幀,威爾遜的提點是我的路燈。


翌日晌午,桑婭打電話到英國廣播電台約我下班見面,說家傳兩件中國明清文玩讓我瞧一瞧。我依約到電台鄰近一家小酒館見她。她從布袋裏掏出兩件筆筒給我看。一件是紫檀嵌螺鈿百寶筆筒,貝殼、琥珀、綠松石、瑪瑙和壽山石嵌出一幅花卉圖,梅花茶花山石都生動,乾隆工,小巧雅麗。另一件是黃花梨葵花形筆筒,整挖六棱花瓣圍成筒身,線條柔和,毫不突兀,底部弦紋葉片玲瓏澹秀。全器輕得像竹筆筒,都收了水,桑婭說她父親筆記本裏記錄是明代文玩,戰前得自杭州。她要我陪她去一家東方古玩店鑒定。我說兩件都矜貴,勸她不要賣,留個念想,日子久了更稀罕。她一臉稚氣,笑得像筆筒上的梅花那樣嫻美。那家古玩店在另一區,掌櫃的老先生一頭銀髮,一臉皺紋,幾乎是狄更斯那一代的舊派人。他細細看了兩件筆筒,滿臉欣喜,頻頻讚美,說那件黃花梨葵花形筆筒尤其典雅,雕工上乘,花紋流暢,包漿瑩潤:「明代,明代,是明代,錯不了。」老先生勸桑婭珍藏,說轉手不難,價錢也不低,卻是不聰明的買賣。他找出兩個舊錦盒替桑婭把筆筒裝好:「好好保護。你父親是中國通,他懂!」桑婭高高興興辭出古玩店。她說掌櫃的老文森是她父親的故交,戰前住過老北平,做過英國外交部文化專員,漢學家,一生獨居。難怪老先生告訴我說一九四七年他在香港住過八個月,住淺水灣。那天晚上我在查令十字火車站餐廳請桑婭吃了一頓飯。她說她父親一生喜愛筆筒,集藏最多的是西洋歷代製作,中國的只有那麼幾件,兩件青花筆筒擺在她哥哥家,哥哥車禍沒了,至今歸了嫂嫂。桑婭問我中國筆筒什麼朝代才有。我不清楚。典籍裏最早記載晋代書法家王獻之有一件斑竹做的筆筒,命名「裘鍾」。宋代無名氏《致虛雜俎》裏說:「羲之有巧石筆架,名扈班;獻之有斑竹筆筒,名裘鍾,皆世無其匹」。我請教過朱家溍先生,朱先生說,文房案頭書筒詩筒唐宋都有,竹筒木筒貯筆,元代已然普遍。桑婭說她小時候上海家裏擺着一件晚清五彩人物筆筒,古裝壯士一大堆,有的比武,有的練拳,雄赳赳的,還有幾個女人,後來娘姨不慎打破了,他父親笑了笑不罵娘姨,看來不是什麼貴重古董。我猜是《水滸》人物彩繪,女的不外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興許是老民國的彩瓷,到不了清代。桑婭說起老上海往事心情暢美,一瓶紅酒幾乎她一個人喝掉,說是剛剛相識兩天就讓我給她餞行:「像一個短篇小說,我這輩子都記住。」火車站門口送她上計程車,天微雨,昏燈下她打開車門回過頭來用上海話謝我,匆匆掠過的笑影浮起三分民國女子的矜飭。


← Before Af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