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WHY 人生苦短,爱生活,爱唧哦歪

2010-05-29

By 半亩方塘

鹅鼻嘴公园

这是之前网上查到江阴名胜里评价较高的一个公园,待我去过之后,认为这是江阴最名不副实、稀松平常的公园。相比黄山湖公园,鹅鼻嘴地方小,景点少,花钱买了门票进去还得再花,简直是岂有此理。

下午一个人晃晃悠悠坐车去鹅鼻嘴,满怀期望,脑海中都构想出站在江边吹江风的畅快景象。哪知到达鹅鼻嘴,除了钻了个鹅鼻嘴洞稍有新意,其他和黄山湖公园、南京的紫金山景区别无二致,甚至相较之下,还略差一筹。前后穿梭,拢共一个半小时,就打道回府。中间走道观光塔、军事博物馆,都被要求另付10元或20元才可游玩。

所谓江边吹风,也没有达到我的期望。站在黄山湖中间平台上吹风,都比鹅鼻嘴公园里的江边舒服和惬意。

图1:刚进门鹅鼻嘴洞门口的石刻,池塘里是峨山神龟

图2:鹅鼻嘴洞,蜿蜒曲折,有防空洞的感觉,算是有点新意

图3:恍惚中,是否感受到时空的幻灭,通往天堂的阶梯

图4:江边的石头

图5:黑白江边,今天的风不是很大,周围的栏杆也拦不住下到江边的人们,江水比较混

图6:长江,但气势稍逊,总觉得比不上别处的江边。江的对面就是码头和造船厂

图7:应该是看云听潮亭,但我不确定,门票背后没有印地图,也有可能是子胥过江口亭

图8:扬子江造船厂

图9:沿着石径往上爬时,有一小屋,屋门口有一石椅

图10:又是所谓古炮台,黄山上有古炮台,这里也有,不过没炮亦没台,有的仅仅是坑

图11:下到军事博物馆的小路边,石凳

图12:江阴长江大桥远摄

图13:在江边买的米雕,论技术实在粗糙,即无难度又无成本,只是买来做个纪念,一面是“浮生若梦”,一面是“倦鸟余花”,这两句话伴随我多年了。就这么个玩意儿居然要我20,我讨价还价还得付16,靠,连6块钱都不值

更多。。。

标签:

相关日志


2010-05-29

By 人来人往

生活的城市

外出办事,没带伞。坐在巴士上时发现窗外突然下起大雨,心中一沉。如果我是坐302准备在北太平庄下车,那在找到避雨的地方之前肯定已经淋得透湿。还好香港狭小的街道以及繁荣的第三产业帮了忙,下车冲进10米内的一家茶餐厅——吃饭,看匆匆的行人,雨渐小,回家。


2010-05-29

By FANCIES 一筐烂桃

香港生活028:菲佣(附黑丝,突PV)

  插播Ray语录一则:大橙子会在自己身上贴标识,譬如12元4个的贴3***,12元3个的贴4***,今天一咬牙买了12元3个的(平时都是买4个的,稍小),老公一边吃一边用评价BMW的句型说:四系的果然比三系的强啊。我满头大汗。水果话题到此为止。
  
  我爸有个老朋友名叫Peter,是个新加坡人,此人每次来中国都会请我们一家吃饭。最近一次是在甘家口的大连海鲜,还把夫人以及五子女中的儿子和三胞胎女儿带来了。三胞胎女孩皆16岁,个个出落得别致水灵,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此处省略口水一滩)。在羡慕其温馨家庭气氛之余,我们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其夫人的同情,有五个小孩要照顾,想想都知道有多辛苦。Peter的夫人却摇摇头说才不,家里自有菲佣照顾,而且还不止一个,而夫人自己,更是每年参加新加坡的最美妈妈比赛,且屡拔头筹。
 
  香港人过去把西方人叫做鬼佬(前段时间看过一部电影叫做《鬼佬》,就是讲中国内地的打工妹打工仔偷渡到国外被人欺侮的故事),把日本人叫萝卜头,印巴孟裔的人叫做阿差或阿星(意思是给人跑腿当差的),肤色更黑的叫黑鬼,菲律宾人,自然叫做宾妹了,这些不算很尊重的叫法便也随着香港人,流传到了世界各地。而菲律宾人在香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大群体,如果早晨或下午站在香港街市地区的街头随意拍张照片,照片里的人估计有一半是菲律宾人。菲律宾人也很好区分,一律是偏黑的肤色,又粗又黑的直长发;一律是大大的眼睛,拖鞋,休闲装。
  其实之前我等圡人的观念尚停留在四川安徽小保姆的层次上(绝无地域歧视,相当尊重靠勤劳致富的家政服务人员),这辈子也从未设想过雇佣“外籍劳工”是什么样的。可能也是因为生长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好不容易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翻身做了主人,十分看不惯资本家们把人称做“佣”的叫法,而且我们的小保姆们,阿姨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种,操一样的语言,只有雇主和雇员之分,却没有主仆之分,贵贱之分。
  来到香港之后发现这个观念不改不行了,本以为只有资本家才会剥削,后来发现身边即使是从大陆过去的朋友,只要是家里有小孩的,一律都有请菲佣。朋友们都可人地把菲佣叫做helper,仿佛她们早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而且经常是合约一续再续,碰到合适的就会用上好多年。由此可想而知香港人对外劳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们对小保姆的依赖程度。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当家庭有了孩子之后,如果一人工作,往往承担不了生活的开销,或者女强人不愿放弃好的工作,孩子就只好请人帮忙带,而香港的人工又很贵,于是便滋育了专门培训和协助雇佣外籍劳工的机构。当然,穷人家请菲佣照顾孩子,富人家也有请菲佣照顾狗的,当这成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习惯,慢慢就被人们接受了,2001年高峰时,香港的菲佣多达15.5万人。
  其实恰恰和我们心目中对劳工的观念相反,菲律宾的海外劳工是她们自己家庭和整个国家的英雄,每年圣诞节假期外劳回家探亲,政府都会在机场红地毯相迎,而也只有较高学历的菲律宾人才有机会出国当女佣。菲佣最爱的工作地点是香港、新加坡和美国,因为这些地方薪水高,语言通。因为菲律宾人的天性善良,爱清洁,懂英语,干起活来又很勤快,因此菲佣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的称号。 香港政府对外劳的收入有明确规定,每月最低工资HK$3480,管吃管住,还必须享受香港的一切公众假期,有些可能还需要负担回家探亲的往返机票。这也许是很多菲律宾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心甘情愿出国工作的原因吧。
  从阅读中对菲佣的了解,限于胡晴舫的《她》中写到的嫁给白人的菲佣,开始对曾经的同类嗤之以鼻,由此得出是不是嫁给老外是菲佣最好的结果?依赖大量劳工输出创造GDP的菲律宾,导致的问题不可忽视,不少外国人将菲律宾妇女偏见地和女佣划等号。还清晰地体会了一句话,“密密麻麻占满中环的道路以及一切公共区域,星期日的香港总像是割据给了菲律宾。”那是因为中环曾经被称为“菲佣广场”,即使是现在,每到周日便看到大量的菲佣在中环的路边席地而坐,或是谈笑吃喝,或是拍照聊天,因为她们无处可去。
  真实接触中对菲佣的了解甚少,尽管街市上经常擦肩而过,但对她们的内心可以说一无所知,但通过家中有菲佣的朋友口中的只言片语,能够感觉到她们的专业,譬如年轻妈妈告诉我,她都不知道该怎么让宝宝把手指从嘴里拿出来,只好任他去,而helper却懂得很多方法。谈到专业,总会想到《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小保姆的反例典型,住单间,看电视,还要穿着主人的睡衣吃零食。也有一说因为香港的诱惑太多,以及家庭的压力,使菲佣们不得不努力工作以赚取满足生活所需,但是人都是复杂的,我们永远不能不负责任地简单定义和归类。
  在一个英文论坛上看到一个妈妈在抱怨,发现自己的宝宝和自己越来越疏远,后来才知道是自己家要移民加拿大的消息被helper得知,便和自己的好朋友——另一个菲佣谈起,希望通过控制宝宝的方式,让雇主带自己一起移民加拿大。有所得必有所失,在一个博客上的女强人妈妈写的好,当我发现孩子跟我没有从前那么亲的时候,开始很不开心,后来想到,我用这些换取了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这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于是就接受了。
  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菲佣推着一个童车,内有一超cute的几个月大的白人孩子,咣当咣当的下楼梯,孩子不知疼,还开心的摇手踢脚,当下那个心疼啊,不知道要是孩子他亲娘看见了是什么心情。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好处是在菲佣照顾下吃miu-miu(milk),喝wa-wa(water),go pee-pee的宝宝,英语是不成问题的……
图:春节时前照片了,老公说:黑丝果然能让胖腿变瘦腿。
fancies.spaces.live.com

相关日志:
·香港生活028:菲佣(附黑丝,突PV) ·香港生活027:水果狂人的香港笔记(下篇) ·香港生活026:水果狂人的香港笔记(上篇)
·香港生活025:南丫岛一半熟悉一半流离 ·香港生活024:饭盒时代的回忆 ·香港生活023:青年节的赤柱烧烤BBQ
·香港生活022:拐角没有咖啡馆的香港 ·香港生活021:香港的校服诱惑 ·香港生活020:深圳,我会在7-eleven等你
·香港生活019:香港海洋公园一条龙 ·香港生活018:薄扶林道春日事件 ·香港生活017:复活节清明节昆大丽纪行
·香港生活016:又爱又恨的香港话之二 ·香港生活015:又爱又恨的香港话之一  ·香港生活014:从头开始学英语
·香港生活013:北京重庆香港过年 ·香港生活012:《军团的女儿》及其他 ·香港生活011:记那些忧郁的足球场
·香港生活010:香港人的唔该SORRY文化 ·香港生活009:香港大学嘅食堂报告 ·香港生活008:香港美食购物初初体验
·香港生活007:香港居民身份证 ·香港生活006:香港搬家记 ·香港生活005:香港租房记
·香港生活004:港岛太平洋酒店 ·香港生活003:香港人的除夕倒数派对 ·香港生活002:赤鱲角机场活力巴士
·香港生活001:港龙航空的哈根达斯 ·香港生活000:香港代购须知2010.4 ·香港生活000:北京我爱你再见
    >>更多内容

2010-05-29

By 半亩方塘

肥仔晶你浪费了一个多好的题材

香港60~70年代的警员贪污案是轰动一时的。当时的香港警界,到处弥漫一股贪污腐败之风,从上至下,几乎所有的警员都涉及受贿。正如王晶《金钱帝国》里所说,如果不拿腐败金,你就是跟所有警员作对,肯定没有好下场。这个题材在香港,已经拥有很多精彩的电影,比如《五亿探长雷洛传》和《跛豪》。

晚上正好在电视里看到《金钱帝国》,当初看到王晶拍这部片子的消息,并无甚期待。毕竟,我所知道的王晶,一向以无聊当有趣、拿肉麻当开心的导演,他一直秉持赚钱才是硬道理,同样一个故事,换一批人,换一些场景就可以持续不断的给他带来金钱收入。我的标准里,对自己导演的作品没有美学的追求,没有思索的表达,只顾金钱利益,是不配当一名导演的。

但后续报道里一直提到这是一部最不王晶的作品,第一次王晶开始正经的讲述一个正经的故事,这如同浪子回头金不换,总叫人有所期待。人总是有天使和魔鬼两面,王晶这么多年来坚持低俗,也会在金钱赚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表露出情怀的一面。这段香港的历史,是伴随王晶的成长而存在的,也如同烙印深深印刻到王晶的骨子里,使他能够在这么多年的香艳低俗作品之后,试图以审慎的态度回顾自己和香港共同呼吸的记忆。

这样一个好题材,如果放到马丁西科塞斯或者科波拉的手里,会造就出如《美国往事》般的黑帮人生历程或是如《教父》系列般魅力十足的经典作品,但王晶这胖子这么多年来灌下去太多俗不可耐的酒水,已经无法驾驭这样庞大的题材。

看得出来,王晶想要表达一些东西,但整体的节奏不对,人物的戏剧冲突设置的也不够。方力申和火麒麟这条线原本可以很好的发挥,展现一个新生代大学生与腐败帝国里烂警察之间的成长与蜕变,但后面火麒麟与他的相遇,完全被忽略掉,没有过渡和心理铺垫,显得很不自然。另外,孟瑶的出场,完全是满足王晶一以贯之的美女套路,她除了秀出自己丰满的胸部,并不能对故事情节产生影响,若要说她的背叛促使火麒麟的回归,但这里面的戏剧冲突太单薄,不足够产生火麒麟性格和行为的转变。

细节处理还是太简单,很多地方都有待商榷。玫瑰的出现,也是为了刺激细九找回原本内心中深藏的善良。玫瑰的女演员真的很美,但声音出卖了自己的角色,单纯薄弱的声线不足以支撑玫瑰这个角色应该有的狠辣和无情,总让人感觉她游离在人物之外;反倒是陈奕迅的表演给人惊喜,那种本性良善但又无可奈何的性格,很符合他自己的风格。

梁家辉的表演绝对是电影里的顶梁柱,乐哥的狂妄、嚣张表现的非常传神,至于猪油仔,在我看来,算是王晶的本色表演,这种怕死又嚣张,贪婪又阿谀奉承的角色,太符合以往他电影里表现的人物了。能感觉出王晶是真想严肃正经的讲这个故事,但对大跨度复杂环境的历史的掌握,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诚意虽有,但无起承转合,风云际会时人心的转变还不算到位。

多好的题材啊,如果陈可辛来拍会是什么样呢?

标签:

相关日志


2010-05-28

By 半亩方塘

卢安克:一颗伟大的心灵[柴静面对面专访卢安克文字版]二

视频地址:面对面(2009.12.27)柴静专访卢安克

文字录入:kevin

文字版一

时间:5:00~10:01

柴静:你带着孩子啊?这么小就带着,娃娃认不认识他爸爸妈妈?

村民:。。。。。

柴静:生下就给奶奶啦?他现在知道,说过爸爸妈妈没有?说过这个词没有?

村民:没说

柴静:他没说过啊?

村民:他没说过,生下来被奶奶抱

++++++++++++++++++++++++++++++++++

旁白(卢安克):学生们的父母有的四年都不回来,我能陪着学生们,但这种陪代替不了他们父母的爱,再说,他们的人数太多了,我一个人也替代不了,那么多的父母。

旁白(柴静):不过,他跟孩子的亲密不是从一开始就建立的。村民告诉我,2003年,卢安克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对他心存戒备,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外国人,真的能到农村,踏踏实实弄教育,从来没有出过山的孩子,也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的外国人。

++++++++++++++++++++++++++++++++++

柴静:那你一开始看到卢老师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他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人?

孩子1:一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他。

柴静:为什么害怕他?

孩子1:我害怕外国人,我没有见过那样的人,所以我十分害怕他。

柴静:你怕外国人怎么了?

孩子1:不知道啊,我害怕外国人拿小孩去卖。

++++++++++++++++++++++++++++++++++

柴静:就包括小孩,昨天采访的时候也跟我说,大家一开始的时候,都不太相信你,甚至有人觉得,外国人来了,肯定是要把小孩拿去卖掉。

卢安克:是,这里以前也有人给别人说,我可能是特务,有人说我是特务。

柴静:因为别人都不习惯一个没有目的人。

卢安克:是,我想象不出来没有目的的。他们以前说我是特务的那些人,前段时间,他找我,主动找我说,对不起,他以前不理解,他说的不对。

++++++++++++++++++++++++++++++++++

旁白(柴静):随着时间的推移,误解和敌意慢慢消失了,但是卢安克碰到的更大的难题是,他面对的是一群远离父母而成长的孩子,他怎么才能够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依赖呢?

在板烈小学六年级,做留守儿童人数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太愿意说话的男孩儿,他一直在有意无意的回避着这个调查。

++++++++++++++++++++++++++++++++++

柴静:16,17,18,19个人。

孩子:他也是啊

柴静:对,我看到了。你为什么不太愿意举手呢?

孩子(旁边的同学):他只有姐姐了。他的姐姐很冷,那个时候,他每晚都害怕,因为只有他和姐姐。

柴静:但是,你跟姐姐跟谁一起生活啊现在?

孩子(旁边的同学):他跟他姐姐睡。(全班大笑)

柴静:请大家尊重他。除了姐姐之外,家里还有大人吗,现在?

孩子(旁边的同学):没有。

柴静:就你们两个啊?

孩子(旁边的同学):对,他姐姐就是那个穿黄色衣服的。

柴静:你现在多大(问姐姐)?

姐姐:14岁。

柴静:平常就你们两个在家?

姐姐:是。

++++++++++++++++++++++++++++++++++

旁白(柴静):卢安克告诉我们,他每个星期,都要去家里没有大人的学生家里住,在征得孩子同意之后,他带我们去了孩子的家里。

++++++++++++++++++++++++++++++++++

柴静:你就住这儿吗?

弟弟:是。

柴静:你睡在哪儿?

弟弟:那边。

柴静:这就是客厅啊,电视机还能用吗?

弟弟:能啊。

柴静:就这点儿灯,没有大人的家就是这样了。

++++++++++++++++++++++++++++++++++

柴静:那父母走的时候放心你们俩么?

姐姐:不放心。

柴静:那为什么他们两个都要出去打工呢?

姐姐:因为如果现在没有钱,那我们两个上学就没有钱读书了。

柴静:那他们走的时候你愿意吗?

姐姐:不愿意啊。

柴静:他们走的时候你最担心什么?

姐姐:担心我们怕,自己在家里很害怕。

柴静:那这两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你们两个在一起?

姐姐:是啊。

柴静:都是这样吗?平常做饭是谁做你们两个?

姐姐:我也做,我弟弟也做。

标签:

相关日志


← Before Af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