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WHY 人生苦短,爱生活,爱唧哦歪

2013-06-23

By Asiapan Talks

風雲(董橋)

風雲

2013年6月23日


門外菜販高聲叫賣,齊白石推門一看,大白菜又壯又鮮,心中歡喜,回屋拿他畫的大白菜想跟菜販交換。菜販是農婦,不識字,沒聽過齊白石大名:「想拿假白菜換我的真白菜?才不上當!」羲之換鵝佳話落了空,老人悻然回屋,枯坐納悶。許禮平引完黃永玉說的這段故事,〈真亦假時假亦真〉接着議論白石字畫真假問題,殷殷讚許香港藝術館那陣子展出的遼寧省博物館館藏齊白石精品。齊白石真迹許禮平翰墨軒裏多得很。多少年前了,軒裏偏廳藏着齊白石一幅《菖蒲蚱蜢》,好漂亮的中堂,題句也好,潘亦孚喜歡,我也喜歡:「太息家鄉久孤負,鐵蘆塘尾菖蒲香」。幾經斟酌,許禮平割愛我奪愛,翰墨軒裏一段翰墨因緣。「翰墨」二字也古也雅,跟許禮平分不開。先是開辦翰墨軒經營古今中國名家書畫,繼而出版《名家翰墨》月刊叢刊,宣揚中國書畫藝術,大收藏家劉作籌和大學問家啟元白鼎力扶持。《名家翰墨》原是一幅橫匾,明末清初鄺露鄺海雪擘窠隸書,無署款,鈐「湛若」、「鄺露之印」,押角鈐「海雪堂」室名方章,還有幾枚鑒藏印記。橫匾雄秀,畫框也好,八十年代掛在摩囉街古玩店大雅齋二樓雅間,黃老先生辦公會客的地方,我常去,牆上字畫都看熟了。過了一段時日「名家翰墨」不見了,黃老先生說許禮平買走。許禮平寫過一篇文章說那幅橫匾澳門永大古玩號鄧蒼梧想買未買,古琴藏家沈先生想買未買,注定是許家的。鄺露是廣東南海人,書香世家,收藏廣東四大名琴綠綺臺琴出名,古琴藏家沈先生原該要了這幅琴人墨寶,一陣遲疑錯過了。許禮平那篇〈名家翰墨之偶然〉說買古董定真假是一難,定價位又是一難,兩難既定,剩下的是心痛與後悔的抉擇:花錢儘管心痛,時光慢慢流逝,心痛慢慢淡忘;該買不買的後悔倒是一輩子的牽掛了。劉作籌虛白齋「虛白」二字隸書是伊秉綬手筆,跟葉承耀「攻玉山房」那幅伊墨卿隸書一樣馳名遠近。許禮平說「虛白」一匾當年賣家先找群玉堂主人李啟嚴,李啟嚴嫌三百元太貴,議價不洽放手了,賣家轉而拿去給劉作籌看,開價依舊三百,劉作籌分文不減照價買了。李啟嚴一聽後悔,疑心成交價不止三百,頻頻追問劉作籌,劉作籌大不高興。許禮平文中提了民國初年大收藏家周肇祥寫的《琉璃廠雜記》,說裏頭寫了不少錯過雅緣的故事,很有趣。那本書我翻爛了,真好看,文字上流,文得清麗,現代人寫不出了。我家這冊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趙珩、海波點校,朱家溍先生題簽。朱先生那回和王世襄來香港我們聊起過周肇祥,徐伯郊令尊徐森玉那一代的名士,紹興人,號養庵,法政學校畢業,清末民初當過奉天警務局總辦,山東鹽運使,京師警察廳總監,也當過湖南省長,北京古物陳列所所長,精鑑賞,善畫蘭,是北宋大儒周敦頤後裔,一九五四年下世。那一輩老世代舊人物許禮平都熟悉,掌故知識不輸聽雨樓主人高伯雨。老民國老中共老名人他更熟,材料也多,為了核實一段舊聞寫〈傾人之國的佳人〉,故紙堆中史料翻遍了,還幾次上京採訪沈崇老人,從初稿到定稿費盡周折。許禮平這股儍勁我不陌生。畢竟學院裏浸久了,他早歲雅好古文字學,是容庚門人,留學日本,師從日比野丈夫教授和白川靜教授,課餘編纂《貨幣書目知見錄》和《中國語文索引》,一本京都出版,一本大阪出版。一九八七年我到香港中文大學做事許禮平是老中大,還在校園裏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工作,研究所所長是鄭德坤教授,中心頭頭是我的老師劉殿爵教授。他在中心主編大型《中國語文索引》,篇目索引之外加編標題索引,書評索引,著者索引,工程浩大。學術訓練學術背景這樣正統,許禮平玩古董玩書畫跟一般收藏家不一樣,取拾不離史觀,火力聚焦文獻。他是廣東揭陽市揭東縣人,嶺南這邊的古今桑梓翰墨幾乎遇見一件收一件,藏品又富又精,老早是南天第一藏家了。南北逢源的鑑賞家不多,許禮平這些年頻頻跟兩岸四地博物館美術館合辦文物特展,我這個沒有公益精神的散淡閒人看着都嫌累。年事不同,心事不同,用事不同。這些年許禮平稱我董公,我不服氣,改口也稱他許公。其實他比我年輕多了,氣色紅潤,一身清貴,狀元相,儒商命,綺閣其宅,錦衣其形,金門玉食一輩子。許公記性好,友朋生辰年月日都記得住,衣袋裏還有一本小小記事簿隨時翻查核實。相識初期我以為他會相命,懂風水,交往久了發現不然:記住人家生辰八字純粹營造公關優勢,人家一聽一驚一心虛,彷彿底牌都給揭穿了,處境低了一大截,一席話許公佔盡了上風。聽說書畫鑑定他拜劉作籌、啟元白、劉九庵做老師。三位老師名望高,慎言行,審斷真偽難免要先擺出狐疑的神情留個轉圜餘地。許公名望漸漸也高了,攤開古代近代當代隨便一幅作品,他一臉的狐疑我印象深刻:「我題的齊白石你都不要輕信!」啟先生這樣叮囑許禮平。老師冷水潑多了,許公從此長年清醒,清醒得幾乎有點殺風景。他主編的《名家翰墨》月刊叢刊從此收藏界捧為圭臬,越炒越金貴,都說裏頭刊登的名家作品必定真,作品一旦流進市場必定貴。權威威到這個地步,許公此生無憾。這兩年我屢屢邀稿,許公賞臉,屢屢命筆。這樣好命的人原本不必辛苦爬格子,難得他勤奮,下筆又快,一眨眼寫出許多上佳篇章,寫黃苗子,寫虛白齋,寫鄭德坤,寫羅孚,寫陳凡,寫呂碧城,寫李惠堂,寫羅香林,寫徐樹錚,寫沈崇,寫臺靜農,寫啟功,寫馬承源,寫弘一法師,寫齊白石,寫還珠樓主,寫吳文藻,寫李方桂。這些人物只要能書能畫許公都配得出他們的遺墨,幾十年的搜羅,祕笈裏要誰有誰。牛津大學出版社老總林道群給許公編排這些大作準備出文集,書名叫《舊日風雲》,許公命我寫序。風雲二字宜古宜今,磅礡極了,是天象,是軍陣,是遇合,是時勢,是雄略,是風流:「一醉隱然開霸業,誰言兒女不風雲」,清代張佩綸詩裏說的。兩岸兩地折騰到如今霸業都亂了套了,鼠狐一大堆,應了明代浚川《新水令》套曲一段唱詞:「只爭那正人不得正人扶,都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誤,成間阻,平白的剷斷了風雲路」!這樣的慨歎《舊日風雲》裏都有,有些昭然挑明,有些隱然忍住。許公終歸是有心人,跑馬地公館取名「心安居」,說是兒女名字串成的。心安是安心,是非不顛倒,處世講真話,進退求安心。聽許公聊天像讀他的文章那樣提神,笑嘻嘻一針扎出了血。內地《時代周報》訪問他談文物拍賣利弊,許公有一段話說得沉重,說香港蘇富比有一回拍賣一尊佛像,買家是內地客,輸家是台灣收藏家。場上有人說拍賣官真笨,一槌給了台灣實力派收藏家輕易收錢成交,拍給那個內地客搞了好幾個月將近一年才付款提貨:「有的人拍到高價位寶物還要發表一番言論,最常聽到的是高唱愛國主義,高呼民族大義,」許公說。「買東西就買東西,說那麼多廢話幹嘛!有一本書叫《愛國賊》,說這種人比賣國賊還可怕,迷惑人心。」書畫古董市場轉眼是神州富戶的金谷園了,尋常書生遊園都怕驚夢。還是早年翰墨軒裏消磨字畫歲月靜好。我的黃賓虹八十五歲枯筆山水是翰墨軒裏買的。徐悲鴻畫給孫多慈的壽桃畫給李家應的水鴨也是。還有傅抱石的《春風楊柳》吳昌碩的《秋艷》張大千的《魚樂圖》溥心畬的《醋心樹》胡適之的《清江引》。匆匆董公老矣,這些小品大半賣進了金谷園換取暮年小溫小飽,「煙雲過眼沙脫手,不知去落何人廚」。許公送我的周作人小幅遺墨倒真是桑榆晚景的蘭客了,閑雅沖澹,飽蘊隸意,一如其文,上款劉冰庵是篆刻家,書法家,齊白石弟子,印章刻得好。不是舊日風雲是舊時月色:風雲豪壯,月色嫵媚,一蘸嫵媚,禿筆回春,這篇小序再浪下去怕是越發離題了。

癸巳年夏至前三日在香島


2013-06-19

By Asiapan Talks

小園帶晚風(董橋)

小園帶晚風

2013年6月16日

胡也佛作品選集剛出版,鍾氏昆仲編印。書名《春痕不老》是我取的,鍾志森要我題簽,還請了篆刻家茅大容刻「春痕不老」朱文閑章。封面用胡也佛一幅仕女圖,設色絹本,畫翠袖修竹詩意,嬌嬈古秀,雋妙無匹。畫極小,鍾氏畫廊珍藏,非賣品。新近電腦技術更昌明,字畫一經掃描,紙本絹本印出來跟原作毫厘不差。作品選集製作設計家雷雨先生愛讀我的書,知道我喜歡胡也佛的畫,替我掃描封面那張絹本給我留存。鍾先生慨允複製,雷先生精工克隆,感激得很。字畫都天價了,買不起,留一些掃描本玩玩也高興。電腦掃描確實好玩,我寫的字也這樣玩過。《克雷莫納的月光》初版問世,林道群要做一款藏書票附入編號本,要我在花箋上題了字拿去用宣紙複製。整張縮小了比原迹好看,成了盈掌雅玩。我題的是「書似青山常亂叠,燈如紅豆最相思」,亦梅老師煑夢廬裏掛過的小對聯,篆刻家書法家半佛先生寫的篆書,我少年時代喜歡那麼古典的楹聯花箋,老了更喜歡,買不到了。聽說上聯是清人葛慶增出句,下聯是他的朋友許乃普對句。葛慶增我陌生,只知道他字墨卿,號秋生,清仁和諸生。許乃普是許滇生,字學二王,很漂亮,大書家,杭州人,嘉慶榜眼,道光兵部尚書,會畫花鳥,沈茵舊藏清人一部冊頁裏有他畫的山茶花,雅緻極了。葛慶增上聯「書似青山常亂叠」已然大好,許乃普下聯「燈如紅豆最相思」簡直佳偶天成,又順當又綺麗。陳之藩先生倒說「最」字連用兩個不妥,分不清紅豆是「最」還是燈是「最」,說是不妨各棄一字,改成「書似青山亂叠,燈如紅豆相思」。我天生死板,從小讀慣的七言楹聯成了六言心中不舒服。怨不得之藩先生信上譏我迂腐。審美尺度人人不一樣,沒辦法。有一回柳存仁先生來我家小敍,我們說起書籍版面設計,柳先生說西洋人做書不論開本大小,天頭地腳都愛多留空白,中文書好像沒那麼闊氣,版心太密,四邊太窄。我找出一本培根散文集給柳先生看,小開本,天頭地腳左右兩邊都寬暢,版心小得很有趣。「這樣做倒有點過了頭了,」柳先生說。我還是喜歡:故意誇張更好玩。六十年代剛來香港我偶然買到一幅馬晉畫的駿馬,工筆設色,比信紙稍大,正中那隻馬只有半個手掌那麼小,前蹄不遠處署小字「馬晉」,鈐細刻小印,精緻絕頂。那幅小畫沈茵一見迷戀,拿走了。上個月龐荔找出紅薇老人一幅花卉斗方給我看,說是一九六八年我送給她的。我不記得了。只畫兩枝紅杏,畫面乾乾淨淨大乾坤,很空靈。翻看昔年日記,查出是跟沈葦窗先生逛小畫店買的。那時候上環一帶小畫店我都熟,舊畫老畫多,斗方扇葉亂叠似青山,掛軸有的插在畫筒裏,有的堆在架子上,都塵封,翻翻挑挑滿手黑糊糊。沈先生通常只看,不買。遇到好字好畫悄聲稱讚一句,我趕緊細看細學,也未必買,前輩賜教,機緣難得,不可輕忽:「多看,少買,」沈先生名言我到老不忘。紅薇老人是女畫家張光,一九七○年下世,九十多了。浙江溫州人,字德怡,室名紅薇吟館,忘憂仙館,晚清風味濃極了。出過詩集詩鈔,擅花卉翎毛。早年當過廣東潔芳女子師範校長,上海北平杭州藝專教授。她的畫帶惲南田氣韻,設色清淡妍麗,功力很深,沈先生說花鳥畫家張大壯、謝月眉都是她的學生。張大壯的畫我不熟悉,聽說少年時代跟過李漢卿、汪洛年學花卉山水,一生作畫認真,筆墨紙硯色碟盂水但求清潔明淨,稍微髒了都不行。龐荔收藏他一幅瓜果圖,筆力厚重,敷色溫潤,稍嫌畫得太滿了。謝月眉我喜歡,謝稚柳的三姐,上海中國女子書畫會主將,陳小翠馮文鳳顧飛那一代民國閨秀,詩寫得好,畫帶宋人院體風致,古意盎然。上海鄭重跟謝家交往多年,新近寫了一篇〈謝家三姑〉很好看,附《謝月眉詩稿》書影,小楷漂亮得很。鄭重說三姑一生未嫁,跟弟弟謝稚柳手足情深,謝稚柳習慣晚睡晚起,中飯當早飯,三姑經常把一碗豆漿一個雞蛋一只包子擺在小方桌上輕聲喊着「子棪,吃飯了!」謝稚柳原名謝子棪,又名謝稚,跟南宋畫家謝孺子同名,室名壯暮堂,晚號壯暮翁。鄭重文中引錄謝月眉一些詩,長兄謝玉岑逝世一周年她寫了兩首七絕,第一首極好:「花萼驚心舊事非,青山點點送斜暉。殘紅滿地春光老,卷盡重帘燕不歸」。〈春正既望涼月天懷人不寐書此為寄〉兩首也多佳句,「多情空說庭前月,只為離人照影來」,落筆清白,感人最深。寫詩填詞要白得動人不容易,白居易夠白了,韻致不濃,張作梅先生說白樂天要的是老嫗能解,那就不便奢求了。謝月眉一九四二年畫《海棠小鳥》,溥心畬先生題「棠梨經春雨,小園帶晚風」,宋人風致,清幽可喜。謝家三姑的工筆花鳥合該配上這樣的題句。宋詞可讀,宋詩也可讀。早年在台南沈茵父親家裏常常見到一位嵇先生,仙風道骨,滿口湖南鄉音,沈伯伯說他是韻語專家,愛集宋詞楹聯,功力不輸顧怡園、况蕙風、梁任公,還編過宋詩三百首,好像出版過。嵇先生先是教沈茵填詞,後來教沈茵作詩,他們在沈伯伯的書房裏上課,我陪沈伯伯坐在書房窗外瓜棚下喝茶聊天。嵇先生講書講得高興不禁唸唱起來,我們立刻噤聲細聽。沈伯伯聽得懂嵇先生的鄉音,邊聽邊笑。我只聽懂四成,不敢笑。有一回吃了晚飯大伙在花園裏吃水果,嵇先生沉默半天忽然迸出一句雋語:「宋詞是香瓜,香而甜膩;宋詩是蓮霧,入口清甘。」我和沈茵相覷無語,沈伯伯輕聲說:「將來老了你們會懂的!」五十多年了,沈茵稍稍懂了。我也稍稍懂了。沈伯伯晚年體弱,睡得不好,嵇先生常常帶一小包沉香木屑送給沈伯伯,要他入夜亥時在卧房裏燒一爐香,香盡入寢,睡得沉些。沈伯伯試了靈驗,好幾回一覺睡到天亮,好高興。我和沈茵那時候也不懂,如今也稍稍懂了。我讀大三那年嵇先生不再收徒授課了,也不去沈家了,聽說年事已高,心臟衰弱,不敢獨自出門。那年冬至,我陪沈茵去看望嵇先生,日本式小房子年久失修,一片殘破,前院雜草荒蕪,後園滿地落葉。嵇先生嵇夫人龍鍾了,家中全靠一位台南籍幫傭冬姨照顧飲食起居,嵇家少爺在台北成家立業,難得逢年過節才南下探望父親母親。嵇先生見了沈茵很開心,斜斜橫在沙發上握着她的手喃喃自語:「梧桐院,三更雨,耳邊盡是秋聲了。教學生教不動,學生來看我一回是一回了。」沈茵含淚帶笑湊近老師耳邊說:「學生天天來看老師,看到老師一百零八歲!」窗外細雨霏霏,晚風蕭蕭,冬姨悄悄走進客廳撳亮電燈,牆上梁任公那副集宋詞楹聯光影下越發見得陳舊:「芳草接天涯,幾重山幾重水;墜葉飄香砌,一番雨一番風。」另一邊是湖南湘潭同鄉齊白石寫給嵇先生令尊的中堂,畫牽牛葫蘆,隱約也有點霉壞了。南遷經年,兩岸相煎,嵇先生那天慨嘆此生回不去故鄉,匆匆人到古稀,未了的心願要兒孫操心了:「山山水水一重重,風也難免,雨也難免,他們曉得!」雙手捂着茶杯他怔怔看着我說。辭出嵇家剛到巷口雨勢轉密,我們推着自行車躲進古舊樓房屋簷下。雲一過雨停了,騎車回到沈茵家天上浮出一彎下弦月,隣家留聲機大聲播放京劇《夜奔》:老民國的尾聲了,台灣那些年舊得硬朗。


2013-06-19

By Asiapan Talks

切爾西(董橋)

切爾西

2013年6月9日

十多年前舊文章,陶珉寫切爾西,台灣報紙登過,剪報老穆找不到了,我也找不到。倫敦文化生活老穆近來興趣濃,讀了不少舊材料,說他看完老北平老上海在看老倫敦,中英文資料都看,偶然想起陶珉那篇,依稀記得是分兩天登,寫得有趣。陶珉住倫敦,我打長途沒人接,錄音說出遠門了,要留言等她回電。三五天後她來電話,說有事去了一趟巴黎。我問她要那篇切爾西她說她也忘了剪報擱哪裏,改天找出來影印一份寄給我。陶珉文章好,寫得少,約她寫稿總是拖,說業餘玩玩,沒心思,寫不動。去年她答應我寫名妓薛素素至今還沒寫。天生任性,軟硬都不吃,催不得,沒辦法。切爾西Chelsea在倫敦西南部泰晤士河北岸,藝術家作家聚居的住宅地,歷代英國小說寫了不少。旅英時期我常去,上好飯館有一些,好玩的小舖子也多,畫廊那時候有兩家李儂熟,逛逛長見識,真迹買不起印刷小畫一大堆,傳統的,現代的,都有。老宅院流出來的藏書多,好書多,作家簽名本多,名家裝幀傑作也多,我跟着老威爾遜去挑書收書跟過好幾趟。切爾西有個地方叫溪谷Vale,老歲月裏立克茨Charles Ricketts住那邊。畫家、插圖家,設計書籍美極了,辦了一家溪谷出版社聞名,字體講究,花邊講究,版式講究,封面講究,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國重要的私人印刷所,利錢不大,一心風雅。一九三一年六十五歲不在了。立克茨富收藏,會聊天、學問好,王爾德、格雷、葉慈、蕭伯納都跟他交往,都說他好玩,王爾德死了他寫過一篇悼文寫得出色。立克茨替王爾德設計書籍,聽說有兩部設計得最好,沒見過。編雜誌寫文章推介法國比利時象徵主義藝術。晚年還設計舞台劇,蕭伯納《聖女貞德》是他最有名的發明。早年陶珉有個英國朋友住溪谷附近,老太太,跟立克茨熟,說了許多老故事給陶珉聽,陶珉那篇舊文章寫了,很有趣。我跟陶珉那陣子常去看望老太太,叫賽麗,客廳裏兩幅油畫又小又精,先拉斐爾派作品,一幅畫田園,一幅畫仕女。藏書多,賽麗說是她丈夫的舊藏。丈夫是軍人,軍階不低,出身伊頓,二次大戰陣亡。賽麗只喜歡收藏古董首飾盒,玻璃櫃子裏擺了二十多個,鑲寶石、篏金銀,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各地老手工。她丈夫那幅肖像也畫得好,畫框浮雕花草,說是立克茨設計了找名匠做。她說先拉斐爾派兄弟會創建人羅塞蒂也住過切爾西的切恩徑,十九世紀末了,詩人畫家愛去他家聊天。再早一代是散文家歷史家卡萊爾,跟妻子簡妮租切恩街五號,如今門牌編為二十四號,闢為卡萊爾故居了,又老又舊又殘。陶珉說那幢房子風水不好,卡萊爾夫妻住進去感情轉差,老吵架,老先生《法國革命》整部手稿讓哲學家穆爾家的女傭生火燒掉,害卡萊爾埋頭重寫一遍。詩人丁尼生常去看望卡萊爾,知道夫妻兩人脾氣都古怪,難相處,友人都說他們不該結為夫妻,丁尼生說,那更慘,兩人另娶另嫁就不是兩個人不快樂是四個人不快樂了!賽麗說寫《克蘭弗德》的蓋斯凱爾夫人一八一○年在切爾西切恩徑出世,門牌好像是九十三號。陶珉舊文章裏說切爾西有些地段多災劫,一九二六年倫敦報上登過特寫細數地運盛衰,說王爾德住第特街三十四號結局悲慘,同性戀罪成判入苦牢兩年。王爾德倫敦其實還有一處住所。他那些重要劇作倒真是在切爾西第特街寫的。寫《烏托邦》的莫爾也住過切爾西,十六世紀人文主義大師,當過下議院議長,內閣大臣,跟英王亨利八世私交甚篤,亨利經常蹓去莫爾家喝酒聊天,後來莫爾反對亨利八世離婚案慘遭誣陷處死,到了一九三五年才追謚為聖徒。一八八○年女小說家喬治.艾略特下嫁年輕二十歲的尊尼.克勞斯,他們住切恩徑四號,搬進去才三個星期小說家腎臟衰竭去世。一九五○年代尾,詩人艾略特和鐵金剛小說家弗萊明也住切爾西。一九六四年美國馬克斯兄弟喜劇團到倫敦表演,艾略特寫信給克魯佐.馬克斯說,報上一登他們兄弟跟他熟,左隣右舍對他格外友善,蔬菜水果店他的賒購限額立馬提高。真會扯淡!八十年代了,有一天陶珉寄來幾張彩色照片,照了三件中國剔紅漆器,一個是荔枝香盒,一個是月下仕女香盒,一個是雕西園雅集的四層方盒,說是賽麗箱底裏找出來的古董,問我是哪個朝代的漆器。看漆色,看雕工,三件都是明代精品,錯不了。陶珉說賽麗珍藏的古董首飾盒要拍賣了,拍賣行連中國漆盒都想拍。那時候剔紅漆器價錢慢慢漲,拍賣行估了價,賽麗說陶珉喜歡情願照估價打折扣勻給陶珉。我勸她要下來。她真的三件都買了。明代剔紅遠比清代剔紅金貴。清代的紅如草莓,刀痕扎手。明代偏暗紅,紅得像櫻桃,雕工沉穆,佈局高雅,老氣橫秋,一看是文房清玩,不像宮廷擺設俗氣。明代荔枝香盒如今更珍稀,幸虧我早年收進了三兩件,一件四方大型印匣尤其難得。賽麗的西園雅集四層方盒倒是絕品。我家這件只有三層,也雕文士雅集,卻不像西園雅集那麼熱鬧。中國漆器五六十年代英倫古玩店不少,日本更多。沈茵舅舅那年月在京都在東京收進許多精品,幾乎都是元明佳作,台灣老一輩收藏家都到舅舅古玩店挑選。陶珉說賽麗八十多了,她丈夫那些藏書前兩年先後轉手,值錢的古董家具也處理了,切爾西老宅顯得空空蕩蕩:「老太太幹練,辦事井然有序,看得開,絕不讓後人操心,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分了家了,清清楚楚,了無牽掛。」賽麗家那些藏書裝幀講究的我都記得。立克茨溪谷出版社出版的經典原裝固然珍貴,立克茨聘請裝幀家做的那些皮裝珍藏本更漂亮了。裝幀名家蒂耶里Thierry家族做的書簡直神品,賽麗說那時候老蒂耶里故世了,立克茨愛找小蒂耶里裝幀,做出來的書籍法國風味濃,花草又繼承維廉.莫里斯手工藝術情調。也許是數量太少,不好找,幾十年過去了我才找到一套詩集,上下兩冊,一冊是丁尼生抒情詩選,一冊是丁尼生的《悼念》,立克茨溪谷出版社一九○○年出版,限印三百二十冊,立克茨親自設計親手裝飾,小蒂耶里皮裝,裝在皮邊書套裏,貼了上一手藏書家蘇爾克普藏書票。立克茨說丁尼生早年詩作真摯純樸,不愛用典,不像濟慈那麼晦澀,難怪喜歡的人多。起初我還以為賽麗家這套書也是小蒂耶里裝幀,陶珉說不是,十幾年前她向賽麗借閱過,是利威耶裝幀,貼賽麗丈夫的藏書票,沒我這套清秀,太花哨了。李儂說她倒有緣藏了一部賽麗家的書,王爾德的《斯芬克司》,貼了她丈夫的藏書票,小蒂耶里裝幀,倫敦一位舊書商賣出來的。讀舊書藏舊書一代一代流傳有緒,跟玩文玩藏文玩一樣,緣來緣去,聚散無常,過眼而已,暫得而已。年輕時代我執着,一器一書一旦入藏總想着天長地久不分離。年事高了閱世轉深,看淡了,曾經擁有已然慶幸,已然知足,再看不開竟是自尋煩惱了,情趣蕩然。有一回賽麗請陶珉和我到她家喝下午茶,司康烤餅才嚐了半塊,門鈴大響,進來一位清清秀秀的英國女人,一臉愁雲。賽麗帶她上樓稍坐,下樓悄聲告訴我們說是隣家太太,在辦離婚。陶珉和我喝完一杯茶匆匆告辭。賽麗送我們到大門口歉然賠罪:「年輕人都執着,輸不起,」她說。「婚姻像古董,有緣相聚是天經,緣盡分手是地緯,理有大歸,豈容強求!」翌年再見賽麗,她送我十來張十八、十九世紀英國、法國藏書票,裝在泛黃信封裏,說是她丈夫的舊藏,書桌抽屜找出來,品相精緻,囑我慢慢研究。老太太那天帶我到後園觀賞櫻桃樹,滿樹櫻桃又大又紅,甜極了:「都說切爾西人才薈萃,連櫻桃都生得俊!」雨後斜陽下賽麗銀髮像浮雲,口紅像櫻桃,很潤朗。那天是端午,匆匆三十多年了。


2013-06-07

By 半亩方塘

test

test

相关日志


2013-06-02

By Asiapan Talks

書林清話(董橋)

書林清話

2013年6月2日

魯潘裝幀斯特恩《感傷旅程》

魯潘裝幀斯特恩《感傷旅程》

從來不用電郵寫信,急事情願打電話,寄文稿總是寄空郵,總是附一封手寫的信,端端正正寫了正事寫家常。老頭子戴立克是舊派英國人,老了還頂真,還用功,學問淵博,孜孜不倦,天天看書七八小時,查資料,記筆記,一篇文章來回斟酌,修飾數遍,一字不安,半夜驚醒披衣改正了再睡。相交多年,深受感化,我落筆真的不敢輕忽,怕他譏罵。他這篇新文稿寫倫敦舊書市場憶往,一萬多字,材料都磨細了化進所見所聞所感之中,英文清淡,月明星稀。他信上說寫書話都要李儂看過改過。李儂長年出入舊書市場,軼聞多,體驗深,文章裏過份學術的鋪排她全鈎出來勸戴立克修補,還附了些經歷給戴立克參考,說是省得行文越沉越悶。難怪!寫書話文章英國老派人偏深,美國新派人偏淺,戴立克下筆深深淺淺收放得當,不怕擺「我」字進去,不怕得失,全篇貴在真知,貴在真情,貴在真學。斤兩也許沒有上一代人厚重,識見卻比他們遼遠,這套本事有點源頭:英國書生做人講分寸,處事偏沉穩,文化教養細水涓涓,抒情不濫情,說理不說教,稍稍一經營文章柔亮溫潤:「這樣的文字有家教,」翻譯家湯新楣先生名言,「浸出來的,」他說。四十多年前我和李儂和戴立克逛遍倫敦舊書店,下了班有空逛一圈,天黑前各自搭火車回家。老威爾遜的舊書店偏遠,星期六下午才趕得及去。克里斯那家開在城裏,方便,長長的弄堂連着還有好幾家,拐一個彎還有相熟的咖啡店,老闆是希臘人,情婦是西班牙絕色,天天午後娉娉婷婷坐在最深最尾的雅座裏品茶:”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老闆愛背誦赫里克這首詩,說他讀大學的時候把全詩譯成希臘文。《英漢大詞典》Robert Herrick 條中文譯為「好花堪摘須及時」。原詩說的是玫瑰花芽,杜秋娘原句「花開堪折直須折」只好改成「好花」。戴立克是漢學家,中文頂呱呱,前年他來香港聊起翻譯之難,說 rosebuds 譯成「秀芽」也不錯,「須及時」用回「直須折」反而準確,「堪」字帶了”while ye may”的意思了。我忘了告訴陸谷孫先生。陸先生中英文從來字斟句酌,一定有興趣聽聽這番話。克里斯的舊書店裝修其實遠遠沒有那家咖啡店講究,又破又舊,四壁全是書,地下堆到天花板,玻璃大門門楣上也裝了書架,也插滿了書。木樓梯又窄又暗,摸黑爬上閣樓還是書,七八座玻璃書櫃稍稍比人高出兩個頭,整整齊齊一排排皮裝舊書,標價比樓下那些貴多了,只讓熟客上樓挑書,陌生人上不去。克里斯長年鎮着樓梯口那張桃木舊書桌,書桌右手邊兩張舊沙發並排,熟客都愛坐在沙發上跟克里斯悄聲聊天、議價。四十多年前的畫面了,四十多年後書客都記得:「我幾乎看到伊利亞坐在沙發上翻書了,」戴立克說。還有那位清癯的教書先生,總是歪在沙發上翻書,長得很像費茲傑羅,為了費茲傑羅一九二五年《大亨小傳》初版跟克里斯議價議了大半個鐘頭。克里斯一邊抽煙斗一邊講故事,說美國女作家斯泰因讀完《大亨小傳》很感動,寫信給費茲傑羅說這本書不輸一九二○年那本《人間天堂》,說是不一樣了,稍稍老了,正好,寫作的人都那樣,不是寫得更好了,是寫得不一樣了,老練了,那總是賞心的樂事:”This is as good a book (as This Side of Paradise) and different and older, and that is what one does, one does not get better but different and older and that is always a pleasure.”中國大陸《The Great Gatsby》書名中譯《了不起的蓋茨比》。喬志高先生譯本題為《大亨小傳》,香港美國新聞處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我和戴天在美國領事館共事的時候編印,小戴編審我編校,頂頭上司是李如桐先生。我去英國之前的事了,請了蔡浩泉設計封面,一幅木刻漂亮極了。克里斯淵博,那部初版第一次印刷第六十頁第一一九頁第二○五頁第二一一頁印錯了哪些字都記得。我和李儂和戴立克走出書店那位教書先生還在翻看那部《大亨小傳》。克里斯匆匆趕到門口把一叠美國書店寄來的圖書目錄交給李儂:「看完扔掉,我不要了,」老先生摟了摟她輕輕香了一下:「星期五下午請你們喝下午茶,老地方,四點鐘!」是初秋,Cecil Court 一片艷陽,遊客不少,法國話意大利話飄滿弄堂。鍾芳玲把 Cecil Court 譯作西索弄堂。「弄堂」譯得像。「西索」桑簡流先生當年譯作「榭瑟」,音相近,也詩意,像桑先生把 Bloomsbury 譯作百花里一樣詩意。逛舊書店樂趣在逛不光是在買。那些年我和戴立克都要養家,買書閑錢不寬裕,看準一本好書算計半天才出手,太貴的書克里斯和老威爾遜都容許我們分期付款,也容許我們拿家裏藏書交換。李儂比我們年輕多了,一心研究書籍裝幀,上佳的裝幀克里斯和老威爾遜都讓她借回家研究兩天,查資料,記筆記,拍照存檔。麗人用心用功,多年後成了專家,稀世裝幀也買也賣,業餘愛好成了紮實投資,家裏藏書比舊書店華美得多,有趣得多,難得。舊書店翻讀雜書戴立克說比圖書館瀏覽典籍好玩。那是真的:逛逛書裏字街句巷也是累積學問知識的蹊徑。小說家菲爾波茨 Eden Phillpotts 一些小說我真是在克里斯書店裏翻讀了不少。菲爾波茨一八六二年生,一九六○年殁,很長壽。是小說家,詩人,戲劇家,多產,寫了一百多部小說,二十世紀初紅了好一陣子。先是一位英國女士常常在克里斯店裏找菲爾波茨的小說,常常坐在沙發上一本一本挑選。總是那襲米黃色風衣,總是那個破舊公事包,總是草草綰起秀髮,四十上下,煙癮不小。克里斯說她長得像維琴妮亞.吳爾芙,當律師,叫伊迪絲。見多了我們漸漸相熟。伊迪絲說她這陣子迷菲爾波茨,要我有空讀一讀,很好看,說是先讀《The Girl and the Faun》,寫古希臘一個明媚的春日,半人半羊的柯伊斯愛上牧人的女兒伊奧勒,伊奧勒看不上半人半羊的柯伊斯。柯伊斯傷心極了,求人身羊足的天神把他化成五官端正瀟瀟灑灑的男人讓他跟伊奧勒相愛。天神圓了他的願望卻抹掉他的記憶,一覺醒來,一片迷惘,連伊奧勒都不見了:「千萬不要向天神作非份之求!」伊迪絲笑說。這本小說我在克里斯書店裏快讀一遍,文字乾淨明瞭,說故事本領大,難怪暢銷。多年後我在舊金山一家舊書店買到一九一六年初版,書前裱了菲爾波茨兩封親筆信札原迹,春夏秋冬水彩插圖四幅。這個初版克里斯也有,封面破損,伊迪絲嫌髒,她說她家裏有了一本菲爾波茨簽名本。那本書克里斯標價便宜,李儂買去學做裝幀,幾個星期後做出來了,很清素,壓花燙金也像樣,人聰明,手又巧,真本事。舊金山這部初版那年戴立克來香港在我家一口氣讀完,還拍了照片帶回英國給李儂看。那時候克里斯舊書店轉手了,老先生回鄉下退休,李儂電話告訴我說她去探望過克里斯,老多了,舉止言談慢吞吞,說起昔日舊書店一臉愉悅,說是夢裏經常走回榭瑟弄堂,一張一張老朋友老主顧的臉像電影特寫鏡頭那麼清晰。老先生說伊迪絲離了婚去了佛州嫁給美國商人。希臘咖啡店前年關張,老闆不見了,西班牙情婦在法國跟一位賽車選手同居:「全是克里斯小道消息,也許是真的,也許是他夢裏的故事,天曉得,」李儂說。戴立克那篇新文稿寫了克里斯也寫了老威爾遜,筆尖滲着感情,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他們深廣的知識純真的性格給倫敦舊書市畫上一抹雨後彩霞。戴立克信上說,下筆寫這篇文章之前他剛重讀斯特恩的《感傷旅程》,深深愛上斯特恩那麼個人那麼感性的筆調,說是難怪這部書扭轉十八世紀下半葉遊記文學的寫法。年前我和戴立克各自又買了一部《感傷旅程》,他那部是札納朵夫裝幀,我這部是魯潘裝幀:「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兩百四五十歲的經典,淵博,清新。


← Before Af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