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WHY 人生苦短,爱生活,爱唧哦歪

2013-06-02

By Asiapan Talks

書林清話(董橋)

書林清話

2013年6月2日

魯潘裝幀斯特恩《感傷旅程》

魯潘裝幀斯特恩《感傷旅程》

從來不用電郵寫信,急事情願打電話,寄文稿總是寄空郵,總是附一封手寫的信,端端正正寫了正事寫家常。老頭子戴立克是舊派英國人,老了還頂真,還用功,學問淵博,孜孜不倦,天天看書七八小時,查資料,記筆記,一篇文章來回斟酌,修飾數遍,一字不安,半夜驚醒披衣改正了再睡。相交多年,深受感化,我落筆真的不敢輕忽,怕他譏罵。他這篇新文稿寫倫敦舊書市場憶往,一萬多字,材料都磨細了化進所見所聞所感之中,英文清淡,月明星稀。他信上說寫書話都要李儂看過改過。李儂長年出入舊書市場,軼聞多,體驗深,文章裏過份學術的鋪排她全鈎出來勸戴立克修補,還附了些經歷給戴立克參考,說是省得行文越沉越悶。難怪!寫書話文章英國老派人偏深,美國新派人偏淺,戴立克下筆深深淺淺收放得當,不怕擺「我」字進去,不怕得失,全篇貴在真知,貴在真情,貴在真學。斤兩也許沒有上一代人厚重,識見卻比他們遼遠,這套本事有點源頭:英國書生做人講分寸,處事偏沉穩,文化教養細水涓涓,抒情不濫情,說理不說教,稍稍一經營文章柔亮溫潤:「這樣的文字有家教,」翻譯家湯新楣先生名言,「浸出來的,」他說。四十多年前我和李儂和戴立克逛遍倫敦舊書店,下了班有空逛一圈,天黑前各自搭火車回家。老威爾遜的舊書店偏遠,星期六下午才趕得及去。克里斯那家開在城裏,方便,長長的弄堂連着還有好幾家,拐一個彎還有相熟的咖啡店,老闆是希臘人,情婦是西班牙絕色,天天午後娉娉婷婷坐在最深最尾的雅座裏品茶:”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老闆愛背誦赫里克這首詩,說他讀大學的時候把全詩譯成希臘文。《英漢大詞典》Robert Herrick 條中文譯為「好花堪摘須及時」。原詩說的是玫瑰花芽,杜秋娘原句「花開堪折直須折」只好改成「好花」。戴立克是漢學家,中文頂呱呱,前年他來香港聊起翻譯之難,說 rosebuds 譯成「秀芽」也不錯,「須及時」用回「直須折」反而準確,「堪」字帶了”while ye may”的意思了。我忘了告訴陸谷孫先生。陸先生中英文從來字斟句酌,一定有興趣聽聽這番話。克里斯的舊書店裝修其實遠遠沒有那家咖啡店講究,又破又舊,四壁全是書,地下堆到天花板,玻璃大門門楣上也裝了書架,也插滿了書。木樓梯又窄又暗,摸黑爬上閣樓還是書,七八座玻璃書櫃稍稍比人高出兩個頭,整整齊齊一排排皮裝舊書,標價比樓下那些貴多了,只讓熟客上樓挑書,陌生人上不去。克里斯長年鎮着樓梯口那張桃木舊書桌,書桌右手邊兩張舊沙發並排,熟客都愛坐在沙發上跟克里斯悄聲聊天、議價。四十多年前的畫面了,四十多年後書客都記得:「我幾乎看到伊利亞坐在沙發上翻書了,」戴立克說。還有那位清癯的教書先生,總是歪在沙發上翻書,長得很像費茲傑羅,為了費茲傑羅一九二五年《大亨小傳》初版跟克里斯議價議了大半個鐘頭。克里斯一邊抽煙斗一邊講故事,說美國女作家斯泰因讀完《大亨小傳》很感動,寫信給費茲傑羅說這本書不輸一九二○年那本《人間天堂》,說是不一樣了,稍稍老了,正好,寫作的人都那樣,不是寫得更好了,是寫得不一樣了,老練了,那總是賞心的樂事:”This is as good a book (as This Side of Paradise) and different and older, and that is what one does, one does not get better but different and older and that is always a pleasure.”中國大陸《The Great Gatsby》書名中譯《了不起的蓋茨比》。喬志高先生譯本題為《大亨小傳》,香港美國新聞處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我和戴天在美國領事館共事的時候編印,小戴編審我編校,頂頭上司是李如桐先生。我去英國之前的事了,請了蔡浩泉設計封面,一幅木刻漂亮極了。克里斯淵博,那部初版第一次印刷第六十頁第一一九頁第二○五頁第二一一頁印錯了哪些字都記得。我和李儂和戴立克走出書店那位教書先生還在翻看那部《大亨小傳》。克里斯匆匆趕到門口把一叠美國書店寄來的圖書目錄交給李儂:「看完扔掉,我不要了,」老先生摟了摟她輕輕香了一下:「星期五下午請你們喝下午茶,老地方,四點鐘!」是初秋,Cecil Court 一片艷陽,遊客不少,法國話意大利話飄滿弄堂。鍾芳玲把 Cecil Court 譯作西索弄堂。「弄堂」譯得像。「西索」桑簡流先生當年譯作「榭瑟」,音相近,也詩意,像桑先生把 Bloomsbury 譯作百花里一樣詩意。逛舊書店樂趣在逛不光是在買。那些年我和戴立克都要養家,買書閑錢不寬裕,看準一本好書算計半天才出手,太貴的書克里斯和老威爾遜都容許我們分期付款,也容許我們拿家裏藏書交換。李儂比我們年輕多了,一心研究書籍裝幀,上佳的裝幀克里斯和老威爾遜都讓她借回家研究兩天,查資料,記筆記,拍照存檔。麗人用心用功,多年後成了專家,稀世裝幀也買也賣,業餘愛好成了紮實投資,家裏藏書比舊書店華美得多,有趣得多,難得。舊書店翻讀雜書戴立克說比圖書館瀏覽典籍好玩。那是真的:逛逛書裏字街句巷也是累積學問知識的蹊徑。小說家菲爾波茨 Eden Phillpotts 一些小說我真是在克里斯書店裏翻讀了不少。菲爾波茨一八六二年生,一九六○年殁,很長壽。是小說家,詩人,戲劇家,多產,寫了一百多部小說,二十世紀初紅了好一陣子。先是一位英國女士常常在克里斯店裏找菲爾波茨的小說,常常坐在沙發上一本一本挑選。總是那襲米黃色風衣,總是那個破舊公事包,總是草草綰起秀髮,四十上下,煙癮不小。克里斯說她長得像維琴妮亞.吳爾芙,當律師,叫伊迪絲。見多了我們漸漸相熟。伊迪絲說她這陣子迷菲爾波茨,要我有空讀一讀,很好看,說是先讀《The Girl and the Faun》,寫古希臘一個明媚的春日,半人半羊的柯伊斯愛上牧人的女兒伊奧勒,伊奧勒看不上半人半羊的柯伊斯。柯伊斯傷心極了,求人身羊足的天神把他化成五官端正瀟瀟灑灑的男人讓他跟伊奧勒相愛。天神圓了他的願望卻抹掉他的記憶,一覺醒來,一片迷惘,連伊奧勒都不見了:「千萬不要向天神作非份之求!」伊迪絲笑說。這本小說我在克里斯書店裏快讀一遍,文字乾淨明瞭,說故事本領大,難怪暢銷。多年後我在舊金山一家舊書店買到一九一六年初版,書前裱了菲爾波茨兩封親筆信札原迹,春夏秋冬水彩插圖四幅。這個初版克里斯也有,封面破損,伊迪絲嫌髒,她說她家裏有了一本菲爾波茨簽名本。那本書克里斯標價便宜,李儂買去學做裝幀,幾個星期後做出來了,很清素,壓花燙金也像樣,人聰明,手又巧,真本事。舊金山這部初版那年戴立克來香港在我家一口氣讀完,還拍了照片帶回英國給李儂看。那時候克里斯舊書店轉手了,老先生回鄉下退休,李儂電話告訴我說她去探望過克里斯,老多了,舉止言談慢吞吞,說起昔日舊書店一臉愉悅,說是夢裏經常走回榭瑟弄堂,一張一張老朋友老主顧的臉像電影特寫鏡頭那麼清晰。老先生說伊迪絲離了婚去了佛州嫁給美國商人。希臘咖啡店前年關張,老闆不見了,西班牙情婦在法國跟一位賽車選手同居:「全是克里斯小道消息,也許是真的,也許是他夢裏的故事,天曉得,」李儂說。戴立克那篇新文稿寫了克里斯也寫了老威爾遜,筆尖滲着感情,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他們深廣的知識純真的性格給倫敦舊書市畫上一抹雨後彩霞。戴立克信上說,下筆寫這篇文章之前他剛重讀斯特恩的《感傷旅程》,深深愛上斯特恩那麼個人那麼感性的筆調,說是難怪這部書扭轉十八世紀下半葉遊記文學的寫法。年前我和戴立克各自又買了一部《感傷旅程》,他那部是札納朵夫裝幀,我這部是魯潘裝幀:「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兩百四五十歲的經典,淵博,清新。


2013-05-30

By Asiapan Talks

咫尺天涯的上班之路

20130530悲催的上班之路

本来一个右转就能直线3分钟到达的地方,由于其中一个关节点在修路加上各段路都塞车,逼得我绕了一大圈耗费一个多小时。真TMD悲催!

是为记!


2013-05-27

By Asiapan Talks

月桂樹(董橋)

月桂樹

2013年5月26日

一九二○年代利威耶裝幀海倫畫封面沃爾頓Izaak Walton《垂釣大全》The Compleat Angler

一九二○年代利威耶裝幀海倫畫封面沃爾頓Izaak Walton《垂釣大全》The Compleat Angler

二十世紀初落成的宅院,年月久遠,有些殘舊。天井很大,樹很多,盆栽也多,大大小小到處擺,像盛夏山鄉小樹林,綠影掩映,風一來沙沙作響,帶點花香,帶點草香。晚香玉一樹花蕾待放,天黑了花一開更好看,佛羅倫薩那家市郊客棧也這樣,老闆說意大利人養花養樹講究養自然,少修剪,不安頓,一片野趣。走上一彎半月石階是藏書室,聽說洛杉磯藏書界有名氣,上百年絕佳裝幀全在裏頭。藏書家是魏紅的朋友,魏紅叫他米開朗琪羅,大鬍子,國字臉,鷹鈎鼻,七十多了,祖上是意大利移民,早年當過交響樂團理事,一身書卷氣,文學音樂繪畫懂得多,烟斗一吞一吐學問裊裊不絕。米開朗琪羅說他戰後去過上海去過香港去過新加坡,說香港的燒乳豬世界第一。匆匆拜訪,時間短促,書架上那些書看看書脊已然驚艷,米開朗琪羅偶爾抽出幾部絕色讓我觀賞裝潢,真漂亮。十八世紀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分類清晰,西方書籍裝幀變遷史一目明瞭。米開朗琪羅教我留意哪些裝幀家的作品:「有些貴極了,萬一遇到了不妨忍痛買下來,」他說。「買回來的書我從來不後悔,遇見了遲疑了買不成的書倒不少,悔恨一輩子。」這樣的經歷書痴都有過,我也不少。米開朗琪羅精烹飪,麵條聽說也拿手,還有糕點,實踐多年,技藝不凡。那天他帶我們參觀他家的大廚房,廚房門外一畦菜園種滿菜蔬,調味香草都七八種,親手培養,香味各不相同,太有趣了。我們在廚房裏喝他煮的一壺好咖啡,吃了他做的幾塊糕點,奶奶傳家秘方:「手藝不輸裝幀一部古籍。」他說戰前他們家在舊金山開飯館,小小一間,專賣意大利麵食。他點着了烤箱熱了幾塊麵包要我們嚐一嚐,還要蘸他做的橄欖油,香得很,真好吃。米開朗琪羅說他兒子在紐約做事,銀行家,懶得回來了。這樣也好,家裏清靜,他說。一個老管家陪他守住奶奶這所老宅院:「我妻子老早病逝,」他說,「我追求魏紅,她嫌我老,只好收她做乾女兒!」魏紅聽了臉一紅。臨走,米開朗琪羅拉我回藏書室給我看了十幾部封面鑲水彩畫的老書,不是Cosway裝幀鑲鏡框的作家肖像畫,是水彩風景人物畫,勸我用心多收,說比貼皮畫的裝幀金貴:「不好找,也不便宜。」今年一月六日我寫〈賣花人去路還香〉,報上發表配了丁尼生《悼念》書影,一八五零年初版,利威耶裝幀,封面封底正是米開朗琪羅說的彩畫本,鑲嵌水彩海邊裸女,利威耶外孫女海倫.黑渥德Helen R. Haywood畫的。文尾我寫新加坡友人羅門說他父親也愛丁尼生,名詩《悼念》藏了好幾種版本,幾款裝幀和我珍藏的都很像,只剩這部彩繪裸女裝潢他父親藏本裏沒有,羅門幾次要我勻給他我捨不得,餘香畢竟難覓。〈賣花人去路還香〉收進《克雷莫納的月光》,不收配圖。魏紅網上讀報紙電子版看到海倫的畫,說一九二○年代利威耶裝幀的袖珍名著海倫畫封面的還有好幾種,沃爾頓 Izaak Walton《垂釣大全》The Compleat Angler 畫了兩部,都極精,米開朗琪羅書室珍藏一部,封面封底各畫一尾魚,封面封底內頁各畫河邊漁人話釣圖,畫工細緻,風景旖旎,美國舊版藏書雜誌上登過,不知道另一本藏在誰家。手工裝幀手繪彩圖每種經典名著只做一兩部,都快一百歲的古籍了,遇不到是本份,遇到了是緣份。海倫畫的書衣有了一部我知足。手工彩繪裝幀果然稀世,難怪米開朗琪羅勸我留意。記得李儂藏了一些,都是英國水彩畫小名家畫的,蓋斯凱爾夫人那部《克蘭弗德》好像是海倫畫的。李儂說找了十幾二十年才找到十幾部好的,畫工要古典,要細緻,要老的,當代新人畫的見過一些,太時髦。她說海倫真用心,畫插圖畫多了技藝高妙,一九六五年畫過一冊《伊索寓言》也精細。一九五二年畫的《聖誕畫冊》更可觀,難找了。最近,洛杉磯書商朋友大維忽然來電郵說他找到海倫畫水彩封面的《垂釣大全》,開本比我家那部《悼念》還要小一點,袖珍本,該是魏紅說的那部了,跟米開朗琪羅書室裏那部是孿生裝潢,也是利威耶作坊做的。大維開價比《悼念》便宜一千美金,說是經濟不好,老朋友價格,不能再減了。想起米開朗琪羅臨別一番話,我不敢錯過。魏紅看了電腦掃瞄的圖像說正是她在舊雜誌上看到的那部。皮盒有點殘破,要修一修,書倒保存得很漂亮,貼了 Rob Cohen 藏書票。封面封底的大魚畫好了裝幀的時候壓成浮雕,跟米開朗琪羅那部一樣,魏紅說利威耶手工細緻出名,技術千變萬化。她在米開朗琪羅藏書室裏看書看了那麼些年,品味高,識見廣,老先生一肚子學問傳了不少給她。老先生今年米壽,視力衰弱,一目失明,身體倒還硬朗,聽說拿放大鏡讀完一頁書要閉目養神半小時。那些書他太熟悉了,幾十年的書齋至交,一部一部輕輕摩挲已然過癮,說好等他九十大壽魏紅喜愛的都留着,剩下的可賣可捐,他不在乎。魏紅說人老了思鄉情切,老先生這幾年愛說家鄉話,三句英語插一句意大利話,連魏紅都學會說了,老先生愛聽,天天教她,破破碎碎練成地地道道。有一回天氣轉涼,魏紅拿着毯子用意大利話高聲說:「天冷了,披上毯子吧!」老先生先是一愣,接着一邊微笑一邊流淚,說是小時候聽慣奶奶說這句話,當年嫌煩,如今感動。前幾年魏紅來香港辦事,米開朗琪羅讓她帶了一罐梅子醬一瓶橄欖油送給我,家裏自己做的,說要我品嚐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裏的色香味。儘管叨的是魏紅的光,一面之緣難得老先生惦記,我衷心感激。老先生說過他喜歡中國仕女畫仕女手上拿的團扇,說是像一輪滿月,很溫馨。我讓魏紅帶了一柄花綾團扇回贈老先生聊表謝忱。那時候他眼睛還沒病,寄來一封鳴謝卡給我,寫滿了字,說藏書家 Abel E. Berland 的藏書最近流進市場了,著名裝幀家裝幀的舊書很多,很稀世,要我留意,遇到喜歡的趕緊要。收尾還說他家天井裏那株月桂樹是他奶奶種的,多年不枯不榮,生機萎靡,花也少,今年忽然興旺了,黃花滿樹,如錦如繡,算算是奶奶百歲冥壽:「老太太回來了!」意大利老人很像中國舊派人,家族觀念濃極了。老先生說的伯蘭藏書大維花了三四個月光景替我追到兩部。一部是一七九三年湯姆遜的《四季》,凱利格蘭姆裝幀,七彩新藝術裝飾圖案。一部是一八○八年藍姆編選的《莎翁時代英國戲劇詩人範作》,桑科斯基一九二○年裝幀,封面和封面內頁燙金字引赫里克詩句,富麗堂皇。老先生慧眼,伯蘭藏書版本好,裝幀好,目今難求。奶奶種的那株月桂隱約記得,種在半月石階旁邊,我那天問老先生樹長那麼高,葉子怎麼那麼稀疏,他說是laurel,該施肥了。他們家天井那片綠影彷彿一幅畫,帶點草香,帶點花香,像個家。


2013-05-21

By Asiapan Talks

微醺之后

酒醺之后,种种感觉很奇怪。很多次了,好像每次酒醺之后,突然各种事情就多了,平常的时候都没什么事,一个晚上也不一定会有一个电话。思路活络了,突然很多想法涌现,关于生活关于工作的各种想法好像一下子迸发了,思路好像突然开阔了,平常懒得思考的好像突然就想得很深入了。有时候觉得,或许酒精对于人类各种潜能的开发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小酒怡情,大酒伤身。酒能助兴,但保重健康才是第一位的,人的一生主要还是作为大活人的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以酒为工具、以喝醉为目的的都是手段而已。不过,很多人往往想不开,欲望驱使,这或许就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力。


2013-05-20

By Asiapan Talks

翠微山館(董橋)

翠微山館

2013年5月19日

李步新來看我。南洋長大的年輕人,台灣讀完書去美國深造,長住美利堅了。這趟出差到台北,見了沈茵姑姑,沈姑姑要他給我帶來翠微山館庋藏竹木牙角清單影印本。李步新高大帥氣,有點像沈茵幾十年前情人小武松,說是求學時代認識沈姑姑,沈姑姑寵愛,處處照顧他,連結婚都請沈姑姑做證婚人。他帶了鄧芬的山水小冊頁要我題跋,說他喜歡鄧芬,沈姑姑早年帶他買了好幾件,這件冊頁原是沈姑姑舊藏,這回勻了給他,囑他找我寫幾個字。沈茵吩咐,不敢不寫,當下題了一段小記交差。替人題字我最怕,順手題了反而乾脆,擱在一邊壓力更大,寫畢郵寄也麻煩,這樣的苦事老年人負累不起。鄧芬我喜歡。嶺南畫家早年我只收鄧芬。六十年代我初來香港鄧芬不在了,一九六四年下世,七十歲。雅齋黃老先生跟鄧芬相熟,集藏鄧芬精品多極了。大畫我不要,小品最好玩,山水仕女花卉隨手點染,別饒佳趣,古意甚濃。字也好,詩詞題識都耐讀,一代鬼才也。那時候不貴,我挑來挑去買了一些。沈茵來香港遇見好的也買,說嶺南派數鄧芬才情最高,採蓮圖她最喜愛,收了好幾件。鄧芬的採蓮圖一片芬芳,張大千讚賞。字誦先,號曇殊,別署從心先生,廣東南海人。聽說他嗜好多,抽大煙,愛撰小曲給歌女演唱,常去避風塘艇家夜市消遣,晚年往來港澳,放浪瀟灑。張大千稱鄧芬是現代嶺南唯一國畫家,無敵手。葉觀一畫中九友歌將鄧芬與齊白石、黃賓虹、夏敬觀、吳湖帆、馮超然、溥心畬,余越園、張大千並列,說「曇殊風致疑松圓,日視紙墨宵管絃,世人欲殺誰相憐」。沈葦窗先生說鄧芬是典型舊派才子,新時代遇不到。沈先生《大成》編輯部裏老資料老照片一大櫃子,他找出一張鄧芬揮毫的黑白留影給我,身邊站着幾位老先生,年輕美麗的白雪仙也在。仙姐是鄧芬的世姪晚輩,我在仙姐家裏看到鄧芬給她畫的團扇,時光倒流,情景交錯,昔日雅人雅事雅集歷歷在目。轉眼幾十年,仙姐得天呵護,依舊娟秀,依舊飄灑,歲歲常青。舊照片上了一層保護膠片,李步新拿手機拍了兩張留念,還很清楚,說是前輩清芬,惹人神往。沈茵那份影印本翠微山館庋藏竹木牙角清單只二十一頁紙,不齊全,說是估計還有十多頁散佚。朱絲欄賬簿抄錄,線裝脫落,紙色霉黃,毛筆小楷很端秀,每條註文朱筆繕寫,字更小,有點漫漶,有點蟲蛀,快一百歲的材料了。聽說翠微山館清末民初在廈門,館主是洪家老太爺,三十年代故世,不久少爺遷居南洋,舊家舊藏全帶過去,山館木匾也帶去。二次大戰日據時代少爺病故,五十不到。洪家孫子輩只剩洪亮之一家,一九五四年搬到台灣,先住台北,後遷台中,翠微山館在那邊落戶了。洪家老太爺光緒年間留學東瀛,洪家少爺也去日本讀過書,在東京結識沈茵舅舅,交情深厚,故人子嗣到了台灣,舅舅事事照應,沈茵於是從小跟洪家熟。她說洪亮之是生意人,家傳那些竹木牙角興趣不大,陸續歸她舅舅處理,五六十年代幾乎全賣到日本去了。這份清單是老太爺手筆,最近在舅舅遺物中找出來。紀錄儘管簡單,也沒有照片對照,畢竟是前代收藏家賬簿,別具價值,影印給我參考。沈茵說洪亮之過世多年,兒孫移居美國,翠微山館煙消雲散。那塊老匾她見過,隸書漂亮極了,晚清秀才寫的,刻在楠木上,不知道在哪裏了。還有翠微山館讀書圖,她記得是朱熊朱夢泉畫的手卷,點綴流麗,蒼秀入古,也許真是廈門翠微山館景色,也許不是,平房四五間,溪流㶑灧,古樹成蔭,窗子裏三兩長衫書生在翻書:「讀書圖大半憑空經營,假的!」沈茵說洪家老太爺珍藏許多手卷,一生偏愛,大小名家一大堆,溥心畬一九二○年代畫恭王府庭園那卷最精,舅舅自己買了下來,晚年讓給友人了。還有洪亮之書房裏掛的一副楹聯,吳昌碩篆書,寫李白詩句「搖筆望白雲,開簾當翠微」,後來掛在舅舅古玩店,台北收藏家買走了。沈茵說翠微山館舊藏竹木牙角她至今只留了一件犀角杯,雕玉蘭花,錦盒裏黃絹上有洪家老太爺題記,清單裏列在一○六條,說是購自北京東四牌樓精聚齋,明末清初珍品。沈茵說這件犀角玉蘭杯差點跟幾十件犀角雕刻一起運去日本,她喜歡玉蘭花,苦苦求舅舅扣下來歸她珍藏,說翠微山館遺珍不宜全數流去扶桑,情願分期還錢給舅舅。李步新說沈姑姑還藏了一張翠微山館木匾老照片,照片背面抄宋代吳文英幾句詞:「蕙帳移。煙雨孤山。待對影。落梅清泚。終不似。江上翠微流水」。山光水色青翠縹緲叫翠微,胡適先生白話詩裏也用過:「翠微山上的一陣松濤驚破了空山的寂靜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沈茵說翠微山館名字起得詩意,清幽,卻嫌稍稍縹緲,不夠穩實,怕傷了運勢。興許是舊派人迷信。齋名堂號起得過份虛懸清麗終歸不如牢靠踏實好。清單裏那些竹木牙角確實珍稀,鼎革前後清宮裏流出來的好東西好像也不少。第六十二條紫檀木嵌玉如意冊頁圓盒我記得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有,藏御製經筵詩一冊。經筵是帝王聆聽講論經史的御前講席,漢唐已有,宋元明清沿襲下來,明代尤為重視,清制經筵講官是大臣兼銜,仲秋仲春之日進講。詩冊是方的,如意盒是圓的,外圓內方,寓意有趣。這款紫檀冊頁圓盒傳世不多,嵌玉如意的更少。我存了一件形制一樣,大小一樣,盒面卻浮雕梅花山茶,圍欄刻吉祥紋飾一周,底座六個雲頭足。東風堂主人說梅花山茶同是冬春開花,范成大詩裏說的「同時不同調,聊用慰衰年」。李步新想起沈姑姑近年頻頻慨歎人到衰年,手邊只剩幾件文玩字畫堪可慰情,其餘舊藏都賣了,幸虧價高足夠養老。她說翠微山館許多頂級竹木牙角這幾年各地拍賣會上陸續浮現,日本人放出去的多,都天價,勸李步新不要花大價錢接貨:「雅玩是雅人雅事雅興,」沈姑姑說,「傾注血汗之錢換取消閑之物,何其冤枉!」沈茵和我幾乎是清風明月最後一波清客了,新貴一朝暴富,清風一吹萬金,明月一照億元,經濟分析家竟說夜還嬌嫩,更大的買賣尚在後頭,害得李步新說他真是晚生了好多好多年。其實六個銅錢買一彎月色不是天方夜譚,有識見,有雅緣,好玩的東西還是你的:「李步新不必過份灰心,」我說。我的朋友傅玫去年年尾在美國小鎮巧遇一家華僑人家清理閣樓雜物,舊衣舊書舊家具堆滿前院,她買了一張二十世紀初桃木寫字桌,抽屜裏雜物房主順手扔掉,傅玫無意間撿得一紙舊國畫,細看是吳昌碩一幅斗方,畫菖蒲拳石,有點殘破,房主瞧了一眼不認識,不要。傅玫托付台灣友人帶回台北沖洗重裱,品相一新,墨彩煥發,畫好,長題也好,內行人一看說是吳昌碩精品,起碼值好幾萬美金。李步新聽了眼睛發亮,嘖嘖稱羨,問我回美國可不可以去拜訪傅玫。我打電話替他問了傅玫,傅玫說年輕人上進就好,李步新隨時可以去她家玩。傅家藏品多極了,不輸沈茵,值得去觀賞。傅玫早年也愛收鄧芬,到處找,光是鄧芬畫扇子畫扇頁收了幾十件,賣掉了一些,還留存了不少。記得一柄仕女小團扇畫董小宛,錄吳梅村一首七絕:「珍珠無價玉無瑕,小字貪看問妾家。尋到白堤呼出見,月明殘雪映梅花。」鄧芬畫仕女其實不很俏麗,五官都像翩翩公子化女妝。仕女還是溥心畬、黃懋忱高明,霜紅樓主徐燕孫也畫得好。再早的費曉樓更了不得。古典佳人不多了,彩筆粉黛也稀罕。這世道。


← Before Af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