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WHY 人生苦短,爱生活,爱唧哦歪

2014-11-25

By Asiapan Talks

如夢令——夏夢從影六十五周年紀念畫冊前言(董橋)

如夢令——夏夢從影六十五周年紀念畫冊前言

小城分兩區,都不小。一區歐陸風情,荷蘭殖民時代林蔭街巷粉牆洋房都在。另一區是唐人區,馬路窄,唐樓多,店鋪住宅分不開,熙熙攘攘彷彿盡是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聞一多朱自清。門廊上樓道裏悠悠閑閑倒是張恨水筆下一些少奶奶和大閨女了。到底是老民國老唐山飄洋飄過去的舊派人物,像綺華綢緞莊轉角那家戲院那麼舊。演話劇演京劇唱南管唱粵曲都在裏頭,電影最多,全是香港拍的影片,右派電影公司左派電影公司的電影輪番上映,戰前戰後上海拍的老片子塞空檔,黑白拷貝雨聲雨絲棄不掉,周璇唱的《桃李春風》破了桃李斷了春風。熄了燈小販摸黑兜售零食飲料,付錢找錢靠他胸前掛的手電筒照明。都說那家電影院三分像北方聽戲的茶園,戲台兩邊的楹聯聽說也是唐山民間慣見的劇場聯語,很長,年久記不清了,也許又是「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顏體穩重,金粉斑駁,氣勢還在。南洋天熱,天花板上吊的幾把大風扇轉得慢,一圈一圈吹掉不少暑氣。少年同學都愛喝汽水,我喝甘蔗水,清冽,甘潤,像銀幕上的夏夢。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九年夏夢的電影大半在那家戲院看,從小學看到中學。奇怪,那年月書都好看,電影也好看,規規矩矩體體面面,鄰家的哀樂鄰家的故事,很親切,很踏實。學校教國文教英文的老師都教我們講故事,寫故事,說是像編電影,演電影,故事是神髓,連演電影的演員也要學會演故事,不是學會做明星。起先我聽不全懂,初二初三慢慢懂了,看出夏夢像演員不像明星,是在講故事不是在擺姿態。她的《禁婚記》我印象不深。《一家春》稍稍記得。《娘惹》到老忘不了,也許講的是南洋故事,我熟悉,看完電影碰見小城歐陸區裏一些娘惹聯想翩躚。一九五一年美國小說家賽林格(J.D. Salinger)的《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出版,大紅,寫一個中學生遭學校開除獨自在紐約瞎混三天,口語文字很淺白,很生動,不避粗話,一九五三年我的家教英國老師給了一本要我讀。真好看,跳開生字讀完了很過癮:少年人反叛有理。那年看夏夢的電影看了好幾部,古裝片《孽海花》、《絕代佳人》看的是她的古典扮相,有點隔膜。《門》很好。《白日夢》和《花花世界》也現代,也喜歡。《麥田捕手》叛逆行為感染下我還愛看電影裏的夏夢,教國文的鍾老師說那是夏夢平和的形相少年人不忍抗拒。也許是。書裏那個中學生一心最惦記老家清純率真的小妹妹。翌年,夏夢演的《歡喜寃家》和《都會交響曲》我都看了兩遍。一九五五年的《不要離開我》感動更深,依稀記得是金庸先生編劇,有一回跟他談天談起這部電影也談起《絕代佳人》,他說《不要離開我》片名好。猜想他還是偏愛他的《絕代佳人》。一九五六、五七年我在小城唐人區開明書店搜羅一些沈從文的舊書,課餘一本一本讀得仔細。沈先生文字大好,意境淡遠,讀深了心中飄着輕愁,比茅盾惹人尋味,難怪那時候我格外愛看夏夢的《新寡》和《望夫山下》。看她的《日出》我看不到她只看到曹禺。曹禺的劇本浮宕,只適合舞台劇。夏夢的《故園春夢》是一九六四年的電影,我到台灣升學了,看不到,八十年代在上環舊貨店裏買到錄影帶才補看,真好。夏夢是左派電影公司演員,左派電影台灣禁止上映。《故園春夢》是巴金小說《憩園》改編,夏夢演技越見凝澄,畢竟巴金筆下老民國倫理氛圍寫得凝厚,電影編劇又是夏衍和朱石麟,朱石麟還當導演,夏夢修養精微,不難神會。一九五八年南洋那邊政局波盪,排華熱烈,中文僑校奉命關閉,我到另一個城市萬隆讀英文中學,一位教英國古典文學的王老師是杭州人,二三十年代在上海認識朱石麟先生,經常讚許朱先生學問好,品格高,說朱先生一九四八年在上海執導姚克編劇的《清宮秘史》他五十年代初在香港看過,好得不得了。我六十年代中期從台灣移居香港,姚先生相熟了,朱先生卻從來無緣拜識。文革初起,《清宮秘史》批為賣國主義影片,那年朱先生六十八歲,讀了姚文元的文章腦溢血逝世,我的朋友胡金銓說朱先生死得寃。《新寡》之外,夏夢五十年代還演過朱先生的七部電影。《姊妹曲》我喜歡。《新婚第一夜》改編英國小說家哈代的《黛絲姑娘》。《搶新郎》是川劇《拉郎配》的故事。《夫妻經》和《甜甜蜜蜜》我在萬隆跟王老師一起看。《稱心如意》南洋一九六○年初才上映,我還在台灣,當然看不到。一九六三、六四年的《同命鴛鴦》和《董小宛》也沒看過。夏夢演我們董姓那位苦命女人的故事我最想看。轉眼幾十年,四十一部影片一部一個境界,中國電影史上少不了夏夢一個章節。八十年代初她成立青鳥影業公司,監製了三部電影,《投奔怒海》導演是許鞍華,七十年代她跟我同時旅居英倫,我還在她導拍的實驗電影裏跑過龍套。《似水流年》的導演嚴浩也是我的朋友,少小時代讀他父親的書,大了老了看他的電影,真是書香世家。明年,夏夢從影六十五周年,也是中國電影一百一十周歲,國內今年要先為夏夢出版紀念畫冊,囑我寫這樣一篇觀影憶往隨筆。流年果然似水,往事難免如煙,昔日小城那家戲院老早不在了,戲台上銀幕裏一齣齣悲歡離合終歸如夢似幻,只剩夏夢依舊。夏夢一九五八年拍過一部《眼兒媚》,片名是詞牌名。我這篇隨筆索性也借個詞牌題為《如夢令》。

二○一四甲午年白露前夕在香島


2014-10-17

By Hedgehog's Parchment

续章(四):勿忘来时路,莫忘少年心

DSC00658

2008年的10月16日,是出发去加拿大的日期,也是第一次出国。转眼六年过去,七年来了。

晚上有个朋友说要去前任家里拿东西,碰到了现任。
“去年这个时候一切都是我的,love of my life,MLGB”。“是你的又如何,现在是别人的”。
“难以完全走出来,总有一块心在那里”。“嗯,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细节,这是他们最美妙的影子”。
“我他妈的到底哪里差”?“差不差与最后在一起的关系真的不大,在一起有在一起的理由,分手也有分手的理由”。
“看到家里床的时候真不知道应该怎么想?那是我睡得最安稳的地方”。“现在那是他们做爱的地方”。
“不敢想跟一人生活几年,然后忽然没有什么感觉”。“感觉可能会有,午夜梦回吧,后悔可能也有,但更多的时候他已经被新人占据了所有的感观,无暇顾及你了”。
“现在感觉有点累,不想再寻找一个人,和人相处太累了”。“嗯,那就好好存存你的感情,它被上一段耗光了,伤透了,存好了好对下一个人”。

感情有七年之痒,有些人不到七年就痒。既然有痒,就有别的贪图。被抛下的人要承受很多,要装作若无其事地工作,要面对背叛的人秀恩爱秀幸福生活,对勾起过往的熟念的人事物要冷血,对季节变化带来的情绪转换要处变不惊,需要改变习惯培养新的惯性,需要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填满空隙却感觉到更加空虚,遇到幸福开心的事无从分享,不一而足。情绪如弈棋,走三步退两步。

对于爱情的诠释千变万化,众说纷纭。爱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一切说爱只是陪伴、想念、妥协、冲动、珍惜、浪漫、依靠、安全、征服、占有、改变中任意单一可能性的说法都有失偏颇。至于分手,那更是一道社会科学的经典命题,你可以为你的经历找无数理论和公式,甚至可以抹黑了当年的种种,在共同的朋友面前践踏你的尊严。

李宗盛的词也前后矛盾,一会儿说“爱情总是难舍难分”,一会儿说“在爱里念旧也不算什么美德”。想不明白的问题太多,问了也不一定有答案。人生本就很难,该不为难自己的地方,还是放自己一马。

命运是很喜欢玩数字游戏,最早在师大研究生办公室的号码是602,研究生宿舍也是602。去了加拿大,自己看上的第一套房子也是602。6年后经历了一番刻骨铭心,暂住的地方房号是602。跟朋友找新的地方,立马就看中了。没有注意门牌号,突然想到不会又是602吧,问了一句,果真应验。

我本不是一个迷信的人,哪怕遇到这样的巧合也觉得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因果,机缘,时机也是人们为了描述内心难以描摹的情绪时,发明的词汇。第七年开始,只有把根扎得更深,才能更禁得住风雨,也更好的汲取人与世界的能量。与未来的你,未来的我共勉。


2014-10-14

By ZEN麽了啊

用FFmpeg和ImageMagick从视频截图之后压缩并拼图

有个小mp4视频想要做全屏自动循环播放,部分手机浏览器并不支持,转成gif画质损失文件庞大,于是要转成分片的拼图,最终控制CSS来实现动画播放。

所需工具:ffmpegImageMagick

1.原始视频为1920×1080,需要裁切为640×1136(IP5)的竖幅,只能先按比例裁减为608×1080

ffmpeg -i sequence.mp4 -filter:v "crop=640:1139:100:100" -crf 18 sequence01.mp4

2.用ffmpeg设置每秒抓2帧,尺寸为640×1136,自动命名,最终截图17张(最好不要太多)

ffmpeg -i sequence01.mp4 -r 2 -f image2 -s 640x1136 s01_%03d.jpg

3.用imagemagick对原始截图进行压缩,在Stackoverflow 学到一招用点高斯模糊

mogrify -strip -interlace Plane -gaussian-blur 0.05 -quality 75% *.jpg

4.最后对所有图片进行垂直拼图(-是垂直,+是横向)

convert -append *.jpg filmstrip01.jpg

处理前后 大小
原始视频 2.5mb
原始截图 3.44mb
优化之后 384kb
最终拼图 367kb

最后再写一个脚本就完美了……(bash手册丢一边……


2014-10-12

By HolidayTalk

III: Reisetutorial: Surfen und Wellenreiten?

surfen ist tollEs gibt viele Arten von Wellenreiten auch bekannt unter dem Begriff Surfen. In diesem Artikel werde ich Ihnen die verschiedensten Arten von dem Wellenreiten nah bringen wollen.

Die bekannteste Art vom Wellenreiten ist das Surfen, dort wird meisten auf Ozeanwellen oder im seltensten Falle auf Stehwellen gesurft. Stehwellen findet man besonders in Flüssen. Bei diesen beiden Arten von Surfen steht der Surfer aufrecht auf ein Surfbrett.

Die nächst bekannteste Variante ist das Stehpaddeln, dies ist einer wiederentdeckte Form des Wellenreiten. Bei dieser Variante des Surfens steht der Surfer aufrecht auf seinen Surfbrett mit einen langen Paddel in den Händen. Mit diesem Paddel kann der Surfer zusätzlich die Steuerung übernehmen.

Eine sehr ähnliche Variante des Wellenreitens ist das Bodysurfen bei dieser Art vom Surfen nutz der Surfer ein viel kürzeres Brett. Doch wie bei den anderen beiden Varianten steht der Surfe nicht aufrecht auf sein Brett sondern liegt auf seinen Brett mit dem Bauch nach unten.

Es gibt noch zwei Arten vom “Surfen” diese Sportarten heißen Windsurfen und Kitesurfen. Bei diesen Varianten wird man aber nicht mit der Wasserkraft angetrieben sondern mit der Windkraft. Beim Windsurfen hat der Surfer ein Brett auf den ein großes Segel befestigt ist und er mit diesem Segel die Steuerung des Brettes übernehmen kann. Beim Kitesurfen hat der Surfer einen Paragleiter als Steuerungsmöglichkeit in der Hand und steht aufrecht auf ein Surfbrett und lässt sich vom Wind antreiben.

Der Beitrag III: Reisetutorial: Surfen und Wellenreiten? erschien zuerst auf HolidayTalk.


2014-10-11

By Hedgehog's Parchment

续章(三):雾霾

北京城市设计周

刚来北京那一阵,是十二年之前。第一次尝到玫瑰红葡萄,有玫瑰香味的葡萄。那时候感觉北京有一种北平的气度。

来北京第一年的冬天是在圣诞节前一天下的雪,对于来自南方的我们,兴奋地在现在的西操场那里打雪仗。一天之后,雪变成了污泥状,那个时候对沙尘暴几乎没有概念。

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听说院里有个本科姑娘跳楼了,当时一切都有点迷离的状态。那一年的沙尘暴很重,在科技楼望出去,天地之间充盈着肉眼可见的黄色沙尘,能嗅出酸苦的滋味。

刚去加拿大第一年,有一次搭夜间末班车,睡着了坐过了一站。冒着大雪在没过膝盖的积雪中走了二十分钟回家,室友都睡了,脱掉湿透的牛仔裤洗完澡出来。给自己下了订单买了第一个iPod。

两年前回到北京的那个冬天,拎着行李走出航站楼,逆光的情况根本看不清天气,只看到跟你挥手的那个人。当天也是很大的雪,是年的雾霾很严重,回国后感冒多次,戴着口罩防范雾霾中的病毒,再把自己呼吸出来的病毒吸进来。

这两天北京的雾霾很严重,而刚好由于开会的原因逃离了北京。晚间吃饭,遇到高几级的传说中的师兄。师兄是山东人,现在在重庆任教。他说,重庆现在空气质量比北京好很多,他还展示了红月月食那一天的照片。话到这里,他继续说,他在博士毕业之前就早就决定离开北京。

师兄十多年前在院里大老板指导下读博,女友在同一个学院读硕。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处于三不管的地步,老板不发钱也不指导。每年两夫妻需要缴两万元的学费,他自己靠接点项目私活,他老婆靠家教存钱。每天在食堂吃最便宜的饭菜,只有在周末,会去学校南门的市场买两块钱的肉皮自己做来吃。

他说,当时很苦。研究生宿舍旁就是与北邮相隔的一条路,叫杏坛路。每天12点睡觉,2点醒来,再也无法入睡。后来询问医生,应该就是抑郁症。冬日就眼睁睁地看着白茫茫的那条路,许多次,想好了跳下去的念头。

但他还是把那三年撑下去。毕业后毅然离开北京,去了离家更远的重庆,一路从讲师做到教授,院长,前后也才五、六年。他说他觉得在北京的那几年是他人生迄今最苦的几年,也是十年后再回首最多收获的三年。

我学的是地理,涉及到一些地质和气候。地质学家常常研究古地质年代,最近看杨钟健院士当年地质考察的书《西北的剖面》,他说“戴上地球史的眼镜去看人类历史,真好像夏天在北方式的大厕所中看那幽游于粪浆中的蛆虫一样。”气候学家也是这样,工业时代开始的所谓气候变暖,放在千年万年的尺度上,几乎就是一条水平的直线。他们更感兴趣的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而不是最近危及整个人类存灭的气候变暖。

十二年前北京沙尘很少,只有没见过雪的南方学生,去乡求学。八年前的北京沙尘很重,迷迷糊糊知道生活是可以艰辛到需要寻死了断的。五年前的加拿大,去国独自生活,会由于师姐的一番孤独的话眼眶泛泪。两年前,沙尘已经得到治理,但雾霾又来了。我们忘了北平冬日的肃穆和春日的沙尘,匆忙地购买防霾口罩和空气净化器。

尼采说————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看电影里面说,一切的最好都是从最坏开始。多年的好友说,要放过自己。万幸回望,挣扎也争取过,无悔。拨开雾霾,也只有靠自己。


← Before Af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