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WHY 人生苦短,爱生活,爱唧哦歪

2014-10-11

By Hedgehog's Parchment

续章(三):雾霾

北京城市设计周

刚来北京那一阵,是十二年之前。第一次尝到玫瑰红葡萄,有玫瑰香味的葡萄。那时候感觉北京有一种北平的气度。

来北京第一年的冬天是在圣诞节前一天下的雪,对于来自南方的我们,兴奋地在现在的西操场那里打雪仗。一天之后,雪变成了污泥状,那个时候对沙尘暴几乎没有概念。

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听说院里有个本科姑娘跳楼了,当时一切都有点迷离的状态。那一年的沙尘暴很重,在科技楼望出去,天地之间充盈着肉眼可见的黄色沙尘,能嗅出酸苦的滋味。

刚去加拿大第一年,有一次搭夜间末班车,睡着了坐过了一站。冒着大雪在没过膝盖的积雪中走了二十分钟回家,室友都睡了,脱掉湿透的牛仔裤洗完澡出来。给自己下了订单买了第一个iPod。

两年前回到北京的那个冬天,拎着行李走出航站楼,逆光的情况根本看不清天气,只看到跟你挥手的那个人。当天也是很大的雪,是年的雾霾很严重,回国后感冒多次,戴着口罩防范雾霾中的病毒,再把自己呼吸出来的病毒吸进来。

这两天北京的雾霾很严重,而刚好由于开会的原因逃离了北京。晚间吃饭,遇到高几级的传说中的师兄。师兄是山东人,现在在重庆任教。他说,重庆现在空气质量比北京好很多,他还展示了红月月食那一天的照片。话到这里,他继续说,他在博士毕业之前就早就决定离开北京。

师兄十多年前在院里大老板指导下读博,女友在同一个学院读硕。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处于三不管的地步,老板不发钱也不指导。每年两夫妻需要缴两万元的学费,他自己靠接点项目私活,他老婆靠家教存钱。每天在食堂吃最便宜的饭菜,只有在周末,会去学校南门的市场买两块钱的肉皮自己做来吃。

他说,当时很苦。研究生宿舍旁就是与北邮相隔的一条路,叫杏坛路。每天12点睡觉,2点醒来,再也无法入睡。后来询问医生,应该就是抑郁症。冬日就眼睁睁地看着白茫茫的那条路,许多次,想好了跳下去的念头。

但他还是把那三年撑下去。毕业后毅然离开北京,去了离家更远的重庆,一路从讲师做到教授,院长,前后也才五、六年。他说他觉得在北京的那几年是他人生迄今最苦的几年,也是十年后再回首最多收获的三年。

我学的是地理,涉及到一些地质和气候。地质学家常常研究古地质年代,最近看杨钟健院士当年地质考察的书《西北的剖面》,他说“戴上地球史的眼镜去看人类历史,真好像夏天在北方式的大厕所中看那幽游于粪浆中的蛆虫一样。”气候学家也是这样,工业时代开始的所谓气候变暖,放在千年万年的尺度上,几乎就是一条水平的直线。他们更感兴趣的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而不是最近危及整个人类存灭的气候变暖。

十二年前北京沙尘很少,只有没见过雪的南方学生,去乡求学。八年前的北京沙尘很重,迷迷糊糊知道生活是可以艰辛到需要寻死了断的。五年前的加拿大,去国独自生活,会由于师姐的一番孤独的话眼眶泛泪。两年前,沙尘已经得到治理,但雾霾又来了。我们忘了北平冬日的肃穆和春日的沙尘,匆忙地购买防霾口罩和空气净化器。

尼采说————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看电影里面说,一切的最好都是从最坏开始。多年的好友说,要放过自己。万幸回望,挣扎也争取过,无悔。拨开雾霾,也只有靠自己。


2014-10-02

By Hedgehog's Parchment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W020140806280671980223

  狄更斯写“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大多数人的是被时代推着走,而在这个电影里的萧红是走在自己的黄金时代。
  
  有人说,电影里没有时代,只有人物。这不正是编剧和导演所要的吗?只是大家习惯了用男性视角看大时代,看大开大合,看热血沸腾。而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就让大众觉得冗长、不适、冷淡。
  
  她是如此追求自由,她背叛家族,她怀着孕抽烟,她跳窗逃走,她把第一个孩子送人,她给鲁迅寄去生死场,她只身去日本,她说她只想找个地方好好写作,她不想政治,她随意花钱给高额的小费,她第二个孩子的莫名死去,她为自己的肿瘤手术签字。
  
  她有小女生的烂漫和脆弱,也有女人的坚韧和柔软。她在漫天雪地里说,鞋带散了,带着少女的顽劣的态度。她在火车的窗口深情地劝箫军跟她一起走,带着女人独有的温柔。她挡在端木的前面,面对动手的箫军,带着她独有的侠女的气度。
  
  电影里说,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个异数,大家都在写革命,她在写故乡。而当多年后,人们远离了战争的满目疮痍,才发现这颗明珠般的作品。
  
  电影里的萧红用一生都在证明她这种逆时代洪流的性格。最开始,通过鲁迅讨论上海左倾作家就是墙头草的时候点了一次,当她在日本的“黄金时代”的时候,她说她在笼子里又点了一次,当她选择懦弱的端木的时候再凸显了一次,而对《呼兰河传》的评价继续点题。
  
  记得妹尾河童在自传体小说里《少年H》有这么一段:“H观察人们接下来会怎么做,发现众人都很巧妙地随波逐流。就如同H潜入海中所见到的裙带菜一样。裙带菜会随着潮流晃动而不抵抗。可是根部仍然附着在岩石上。或许应该活得像裙带菜一样才自然。“不过我办不到,我不要当裙带菜,我又得继续当抵抗水流站立的木桩了,”H心里想。 现在我们也是一群裙带菜。”
  
  成长好像是一个妥协地过程,而在大时代里,萧红却没有做裙带菜,没有随波逐流,她安静柔韧地坚持自己的写作,像一个木桩一样。尽管一路漂泊,从呼兰河-青岛-上海-日本-临汾-西安-武汉-重庆-九龙-港岛,她却一直没有改变,她还是凭借自己天生的才华谱写自己的黄金时代。
  
  她也受了很重的伤,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她仍然坚强面对。身体上她有肺结核,还有肿瘤。心理上,在面对背叛、暴力、懦弱的时候,她还在婚宴上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她被许多人怀念人,热爱着。有鲁迅,有作家,有编辑,有恋人。虽然她说你们都是箫军地朋友,但其实大家更深深爱着这个才华横溢和敢爱敢恨的小女孩。从这个角度,电影里采访式的镜头,正好从侧面说明了大家对萧红的爱,而镜头前最有力的两次哭泣也是为了说明所有与她接触的人都被她人格的魅力所感动,连吃下糖果都无法阻止由于失去她,带来的苦涩和泪水。
  
  选择汤唯来演这个角色是绝妙的,她也不负所托。萧红的安静、自由、任性、才华、美好、敏感和坚韧也一定程度上与汤唯的经历共鸣。没有一定经历的女人,演不出“筋骨若是痛得厉害了,皮肤流点血也就麻木不觉了”的萧红。汤唯眼底不灭的倔强和嘴角那一点清浅,是萧红最好的诠释。
  
  本科的时候上香港电影赏析,知道有个女性电影很强的导演,叫关锦鹏。上课的老师很爱他的电影,给我们看《阮玲玉》和《胭脂扣》。而许鞍华和李樯跟他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部《黄金时代》也是这种女性电影的一种延续。它叙事缓慢,它注重细节,它神秘朦胧,它平静却炙热,它脆弱又坚强,它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很多人说他们不适应这样的电影,这也确实是由于主流社会对于物质、欲望、权利、政治、功利这一切男权的东西看得太重,而对于人性、情感、细节和体谅这些女权的品质看得太轻。
  
  看完电影11点,一个人坐着凌晨的公交车,在十一国庆北京的小雨下回家,跟喧嚣和拥挤完全隔绝。心里却是十分安静,感谢这部有内心力量的电影,修改电影里面丁玲的两句话来结束——“站在这个伟大的作品前的时候,应该忘掉自己的渺小,坚守自己而又坚强面对”;——能在这个时候,“与这部电影相识,就是三十而立的人生,最好的纪念品。”
  


2014-10-01

By Asiapan Talks

2014国庆

9月30日,到江西探亲。不巧小儿咽喉发炎,发烧,在旅馆里照顾孩子。平时调皮捣蛋一刻不停的娃儿变得脆弱无力,粘着大人不放,真是可怜。希望明天就能好转。


2014-09-28

By Hedgehog's Parchment

没有在深夜痛苦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p2201694914
  
  编剧匠心独到,同样是根据真实故事改变,比起上一部《中国合伙人》进步太多。
  
  表面上,电影讲了一个亲情和法则规章的故事,这两个是传统戏剧冲突的老题材。而精明的地方,其实埋了一个坚持和换位思考的问题,而这后两者却是关于人性的思考。
  
  先说坚持,影片一开始就不断在时间上做各种暗示,通过挂钟表明丢失的时间是16:30,郝蕾没有回头的时间是17:03,黄渤冲进郝蕾家的时间是19:00新闻联播,监控镜头拍到孩子的时间是19:40。而后,不断通过1年后,2年后,来提醒观众时间的流逝。与此同时,丢失孩子的父母讨论的是要坚持,无论时间的流逝,都决心要坚持。
  
  另一种反衬坚持的做法,就是表明改变。最明显的两处,一处在黄渤问郝蕾,孩子要多久才能叫赵薇妈妈。一处在郝蕾答应鹏鹏接回妹妹的时候,孩子牵起了妈妈的手。
  
  影片里面,有坚持的“胜利者”,比如黄渤和郝蕾,甚至赵薇。有坚持而没有结果的人,比如那个“失心疯”可以在人群中扫射孩子长相的人。
  
  而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就是坚持的“失败者”。张译的角色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绝望。张译的坚持是剧本里面最长的,6年时间。他的变化是最明显的,是他发起的寻亲团,应该是最坚定的人。当他组织寻亲团外出寻亲的时候,他唱了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编剧在这里夹带私货,埋了一个很深的文学地梗,其实这首诗也是崔护写的自己的爱情故事,而如果你读过这个爱情故事,你会发现它讲了一个坚持而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编剧也通过这首诗暗喻张译的坚持。
  
  而当黄渤找到孩子,张译的车里装睡,随后给黄渤发去的短信,暗示了他坚持不住的改变。到最后鹏鹏的生日,张译宣布自己的新的决定,喝下一杯苦酒。前一个镜头还是白天的庆生会上哭着走出去的大男人,下一个镜头是深夜在巷道里痛哭的大老爷们。这中间暗示的压抑、释放和时间的流逝,是一杯何其深沉的苦酒。相比赵薇、黄渤和郝蕾的真切的失去和真切的获得,想必他们的三年时间。这一路的希望、坚持、失望、绝望,让人心碎不止。套用柴静的话,“没有在深夜痛苦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而故事里,吊儿郎当的律师佟大为,是他说出了影片埋的第二层意思——站在对方的角度想。电影里面有无数的冲突,孩子和家长之间,亲生家长和非亲生家长之间,法律和原告被告之间,代理人和原告之间,孩子和孩子之间,警察和犯人之间,朋友之间,母子之间,夫妻之间,第三者和原配之间,离异双方之间,福利院和收养人之间。
  
  而绝大部分的冲突,根本没有冲突双方的换位思考,每个人都站在“自私”的立场上,干着最自以为是的事情。而越是自以为是的情况下,就越不会换位思考。而偏偏是最弱势的群体和真正体会了人生的辛酸的那么一小撮人,他们开始换位思考;佟大为从吊儿郎当的样子,竟然做出要为赵薇坚持要回孩子;佟大为家里的保姆也愿意多等两天等他找到新的工人替代她。黄渤会挡住大家群殴赵薇,会对她说“我最多能做到不恨你”,在赵薇说了吃桃会过敏后辛酸流泪。
  
  陈可辛终于回到当年拍《甜蜜蜜》那个陈可辛,挖掘了这一批演员最精彩的表演。并且,构思巧妙的是,电影还用了很多符号和物品暗喻。电影里多次出现的满天的线路、红绳和口香糖暗喻羁绊,小黑猫暗示走失,泥鳅暗示挣扎,乌龟暗示时间长(坚持),鹅暗示饲养,小狗暗示无邪。连混杂使用的粤语、普通话、陕西话、安徽话、四川话也暗示着沟通(站在对方立场)和文化的坚守。深邃黑暗的胡同,医院的过道和福利院的铁窗,直接从视觉上造成了心里的压力和暗示。
  
  人大多都会在感情上,在亲情上,坚持过,失望过,绝望过,痛苦过,失眠过,走不出来过。之前看评论,很多人说电影很收敛,其实编剧一点都不收敛。他是在表层的亲情上收敛,而在深层次的坚持和换位思考,这两个人性的问题上大放光彩。所以,每一次电影里勾起观众哭的地方,都是勾起你人性向善的回归,才如此让人潸然泪下而又心悦诚服。


2014-09-26

By ZEN麽了啊

Simple Text Masking Effect with Sketch3

Using Sketch3 to make text masking effect. Published @Medium

STEP 1

Add a new file and insert a photo.
photo by cress

STEP 2

Type something, choose a neat font and make it big enough. 😛
Sirmione, a fantastic small town near Milan.

STEP 3

Click on the text layer, the go to Type menu, select Convert Text to Outlines.

STEP 4

Go to Layer, select Use as Mask (Mask Model: Outline Mask).

STEP 5

Move forward the photo layer. Bravo!

Further tip

You want make more masks? Do not only add new text layer, duplicate the background at the same time.

Thanks for watching :)


← Before After →